《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抒情诗。
屈原是什么时候创作《离骚》的呢?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乃著《离骚》。”据此《离骚》则当作于屈原放逐之后。现代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对此说法不一,有的人说作于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以后;有的人说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以后;有的人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成于顷襄王初,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同志的忧愤和怨恨,是和当时他祖国的政治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国家领袖不能分辨是非,广大的国家高级干部普遍的腐败,被外国间谍、反动势力所收买。忠于祖国、忠于政府、忠于信仰的人反而得到了最悲惨的下场。这个结果是流放中的大忠臣屈原根本不能接受的。
因此,在《离骚》这部作品中,作者屈原首先先回顾了自己高贵的出身,以及高尚、清白的心志、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这是为了显示自己在古老的封建等级制度中的合理性、合法性。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作品中加入了大量上古时代的神话典故。冥冥之中,她的作品契合了当时君权神授、神统治世人这一个古老的观点。
另外,用先秦的语言来朗诵《离骚》的话,那是非常优美的,不像现在普通话读出来那么晦涩、难懂、拗口。
总之无论是屈原成就了《离骚》,还是《离骚》成就了屈原,二者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中国人民心中乃至全世界人民心中,将会散发出更加魅力夺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