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端者,初也,“五月初五”,谓之端午,亦称端五,端阳。大概是一种习俗、生长在空灵深处,任时光迁移,依旧不改最初的模样。因为那里有最传统最源远流长的中华温暖留存在内心深处。端午的由来,一直流传着许多不朽的传说,有忠贞之士伍子胥到东汉之女喜娥,最后到抱石投江的屈原,都在民间广为流传。吃粽子,是端午必不可少的活动。端午带给人的感觉是绿色的,这种印象来源于粽叶的绿。还有一种印象,应该是来源于茶。吃粽子配茶喝,才是端午节的正确打开方式!既有粽子,又能喝茶,这样一种两全其美的方式,我当然全部想要有!但,还有一种更为重要更具有仪式感的事情可以做,朗诵古诗。众所周知,《楚辞》内容很丰富,是中国文学的根基之一,《楚辞》最重要的作者:屈原。我们所谓的“楚辞”,就是在创作上以屈原为首,以宋玉等人为辅的楚国词赋,其中最重要的作品就是屈原的《离骚》。《离骚》大家并不陌生,屈原一度很受楚怀王的信任,所以同僚很嫉妒他,散播谗言,成功挑拨了楚怀王和他的关系。屈原很郁闷,所以写下了《离骚》。“离骚”意味着“离别的哀伤”。《史记》作者司马迁对《离骚》的评价极高,说它兼具了《国风》和《小雅》的优点,其中体现的诗人情怀足以与日月争光。屈原被楚怀王冷落之后,秦国连番使用诡计,让楚国吃尽了苦头,最后连楚怀王本人都死在秦国了。继任的楚顷襄王照旧亲小人、远贤臣,把屈原流放了。屈原走到江边,在心力交瘁中披发行吟。这就开创了中国传统上的一个经典造型:披散着头发,边走边吟诗。话说屈原在披发行吟的时候,江边有位渔夫认出了他,问他缘故。屈原说出了一句名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夫也说了一句名言:“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wéi)?”成语“怀瑾握瑜”和南怀瑾的名字都是出自这里。瑾和瑜都是美玉,比喻君子的内在美。这个词不是司马迁的原创,而是来自屈原自己写的《怀沙》。渔夫的意思是:是高人就该懂得随大流。屈原又做了一番很漂亮的回答,总之是说自己爱干净,与其在肮脏的环境里苟活,不如干干净净地去死。说完,他写了一篇《怀沙》,然后真的在汨(mì)罗江怀沙而死了。审美和生活可能真的是两件事,这就像我们读《红楼梦》,会特别喜欢林黛玉,但当真相处起来,我们会恨不得黛玉和妙玉一道去死,让宝钗天天陪着我们。有位文学大师曾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八面玲珑的人会很成功,但不会给人带来美感,有精神洁癖的人虽然很难相处,但离得越远,就觉得他越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