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究竟做过什么呢?
每一到端午节就要吃粽子来纪念他,难道是因为他写过《离骚》吗?
我们要纠正两点,第一,端午节的起源,和屈原没有关系啊?
是和这个祭龙祭祖有关系,直到屈原投入汨罗江之后啊,你看投江投崖投河的人有很多,但是宁愿自发性的,近千年来的祭奠,古往今来就只有屈原一个人。
第二,屈原作品当然不只是《离骚》了,在《楚辞》里面收录了27首,像《天问》、《招魂》、《山鬼》大家都很爱,而屈原的诗歌,它标志着中国的诗歌由集体歌唱进入到了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我们来正式介绍屈原,屈原他不姓屈,而姓芈,是芈姓的屈氏,过去是姓氏分开的,他和楚王是同宗同族,屈原的先祖是楚武王的儿子。
后来,他们的族人被封到了屈地,渐渐就以“屈”作为自己的氏了。
屈原出生的日子很特别,公元前的年是寅年寅月寅日,(这点,后世的唐伯虎挺像他的。不过唐伯虎还寅时呢。)他出生在了楚国的丹阳,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
屈原它的特长是外交和诗歌,他的爱好是读书带花戴爱楚王。
屈原还有一点小洁癖,他很忠诚啊,护国爱百姓。
屈原家原本是贵族,虽然后来落魄了一些,依然是贵族,是不愁吃喝的。
屈原的父母十分疼爱他,也很重视对他的教育。
屈原自己也爱读书,所以从小除了平时课堂学习之外呢,还有很多课外,比如说《伯夷传》、《彭咸传》,还有《诗经》,屈原的父亲都一一的满足他。
这些古圣先贤的事迹深深地影响着,触动着这个幼小而纯净的屈原的心灵。
所以,大概在屈原儿时的时候。发过一个愿,此生一定要为了国家而生而亡,而他呢,做到了,忠于他儿时发的这个愿从未改变。
屈原和楚怀王年轻时曾经是互相信任的好朋友,在楚怀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屈原做太子侍读。
兰台之上,屈原和楚怀王约定共谋大业,楚怀王即位,屈原便是那朝堂之上舍辩群儒的左徒大人。
为了楚国的强国之梦,屈原日夜兼备,废寝忘食。但是楚怀王一开始还好,后来听信小人的谗言,所以屈原的一腔热血换来的是贬值、流放,还有楚怀王的疏离。
那被放逐的过程中,屈原写下了一首抽丝,他郁郁幽怨的情感就像丝线一样,一点一点从身体抽离出来,化成了诗歌,织成了网,使屈原日日过活在叹息之中。
有人说,屈原很矫情啊,解决不了问题,就要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吗?实际上,屈原已经用尽了所有可能的方式了,他不怕辛苦,无视流言,不惧危险,积极勇敢。
对于楚国,屈原从未改变过。屈原在六国游说合纵之时,许多君王向他发出邀请,给的职位甚至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屈原都一一拒绝了。
他曾经以《橘颂》自喻,扎根在一片土地上,从此便不再迁移。
屈原流放期间,时局时刻发生着变化,六国的合纵也瓦解了。这个时候,楚怀王想起还在汉北流放的屈原,就召他回来。
后来,屈原听说秦昭襄王向楚王发出了会盟的邀请,屈原顾不得禁令在身,冲进楚宫,跪在楚怀王的面前,声泪俱下地劝楚怀王千万不要去赴约。秦国乃虎狼之地,什么会盟就是一场骗局罢了。但是公子子兰却认为“奈何绝秦欢”所以这次楚怀王再次选择不信任屈原,去赴了秦国的约,也就是这次,楚怀王再也没回来。
但是这次楚怀王还是血性了一把的,他至死都没有答应秦国的那些要求。不知道楚怀王在临死之前,会不会想起他和屈原在兰台的时光,那些无数个交心的夜晚,那些为了强大楚国而彻夜交谈的夜晚,那些惺惺相惜,彼此信任彼此欣赏的时刻,从何时起被那些流言污水?冲得荡然无存了呢?
楚王不在了,但是楚国依然是屈原发誓要保护的故土,所以新王即位,屈原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了这位新的年轻的王去驱赶身边的奸诈小人,但是再一次小人占了上风,屈原这次被永久流放了,他永远不可以再回到郢都了。
不知道屈原是失望还是解脱,屈原终于也累了,他不再年轻了,他也会忘记佩戴香兰和蕙草了。
就这样,他在流放的上走啊走啊,他把自己的魂魄都留在了郢都,他大概觉得自己有一天会再回去吧,就像上次是一样的。
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楚国接连战败,割地求和,当屈原听说郢都被攻陷的那一刻,他所有的信仰全部崩塌了。
楚王带着一些大臣逃到了陈城,而让屈原日思夜想的郢都,顷刻之间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尸横遍野,而屈原呢?也选择像他的偶像彭咸一样投江自尽了。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召集全世界的人民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和哥白尼齐名。
人们敬重屈原,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爱国诗人,更敬重的是屈原的精神,他对信念的坚持,对梦想的执着,对国家的不离不弃。
很多人不认同屈原的做法,认为他的忠是愚忠,良禽择木而栖。
而屈原从生到死都执着的效忠楚怀王,没有顺应时局的变化。
对啊,如果屈原顺应了时局的变化,他就不是屈原了。对吧?
探寻名仕风骨
探究历史渊源笑谈古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