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全文”可以说是学生时代的语文课恶梦,古诗还好说,但古文就不一样了,如屈原的《离骚》,虽然课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其拗口还是令背诵者痛苦不堪。而这些当年背诵的古诗文对于踏入成人社会的我们是否还会有用?记得几年前曾有这样的一段子,说的是一群在学赏鸟,有文化的人会用古诗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没有文化的人只会说“卧操,好多鸟!快看啊!”等形容词。也许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令人心酸。课文中所选的古诗文都是当时的经典之作,而有许多内容却是当时看不懂,不了解的。可如今再回首想起那些所背诵的东西,不免有一番感慨,同时也对其内容的了解深入了许多。如柳宗元所写的《江雪》,当时背诵时所能理解的肯定是多数都是老师所讲,即使是对这首诗的背景有所了解,但也是对作者写这首诗的心境体会不了,毕竟学生时代的我们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可是踏入社会,工作之后,就人发现作者在写这首诗抱着一个什么的样心态,以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去看待诗中所写的景色。还有如欧阳修的《秋声赋》,伤春悲秋一直都是古代文学大家所热衷的题材。而这篇《秋声赋》则巧妙地将秋与人生结合起来,当我们步入中年、老年之时在去看这篇文章,才发现原来人生也不如此。而这些在学生时代都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当时的我们只能听老师怎么说,我们怎么做。背诵只是一时的,而记忆却是永久的,而从中得到的感悟则是自己的,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正如当年老师的告诫:“你们读书不是为我而读,而是为你自己”,如果当年真的领悟了这句话,或许人生将会是另一个样。正如背诵的古文一样,会沉浮。当时背熟了,一段时间就忘记了,但是当遇到与这篇文章同样的心境、环境时,文章的内容又慢慢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俗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时代所痛苦的,正是踏入社会以后我们所需要、所理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