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节课是孙立权老师为吉林省中学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班的近百位学员上的观摩课,其时为年12月5日上午,授课班级是东师附中高一15班。此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授课内容是介绍屈原及《离骚》,并且读课文,正音。本实录的整理者:顾苑佳、孙嘉恒。)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师:我们开始上课。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余光中说:蓝墨水的上游是____)
请大家做一个填空练习。(稍停)张曦若。
生1:我填“汨罗江”。
师: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你和余光中填的一样,了不得。你为什么这样填?说一说。
生1:以前读过。
师:以前读过,有印象,很好。如果说,蓝墨水的上游是屈原,好吗?
生1:不好。因为上游得是水啊,不能是一个人。
师:好。“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就非常恰当。那你解释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1:(沉默)。
师:这有何难?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是什么意思?余光中在说什么意思?
生1: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师:蓝墨水在这里代表什么?
生1:文学。
师:文学,中国文学,蓝墨水写出来的文学作品。余光中说,你要寻找中国文学的源头,你要到哪里去找?
生1:到屈原那里去找。
师:到屈原那里去找。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请坐,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做一次文学的远游,正式学习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板书题目、作者)请同学们把课文打开,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作者屈原和《离骚》,已经读了课文并且正音,今天我们就正式开讲《离骚》。《离骚》不好讲,大学者闻一多曾经讲过《离骚》,他每次讲半天,每星期讲一次,讲一年多,还没有讲完。看来《离骚》很不好讲。我没有闻一多那么大的学问,也不可能讲一年多,而且课文是节选,几节课就要把它讲完。讲《离骚》和讲别的课文,我不想用一样的方法。因为《离骚》,古人是把它看作经的(在题目“离骚”旁板书“经”),离骚经,和《诗经》一样,被人们看作经典。那今天,我们就用读经讲经的方法来讲《离骚》,逐字逐句,细细阐发。好,下面我们看第一自然段。常远,你来读一下。
生2:(朗读课文)。
师:坐,读得很好。我们看第一段的前两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大家结合注释,看这两句。(稍停)你有什么疑问吗?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说吧。
生3:我问一下,“长太息以掩涕兮”中的“以”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看“以”前面是一个动作——“太息”,“以”后面呢?
生3:也是一个动作——“掩涕”。
师:那么中间放一个“以”,你能判断它的用法不?
生3:连词,相当于“而”
师:很好。谁还有问题?说。
生2:“掩涕”是解释成他把眼泪抹去,还是他遮饰住,不让别人看到他流泪?
师:你一下说出两个意思。掩涕,一种意见是擦眼泪,流眼泪了就擦;另一种意思是掩面而涕(师做掩面动作),为什么要掩面呢?
生2:就是不让别人看到。
师:你哭的时候,也不愿意让人看到。很好,那这两种意见,是不是都能讲得通啊?
生2:是。
师:那就都可以,不过我倾向于掩面而涕。屈原是个贵族,他哭,不应轻易让人看到,所以掩面而涕比较好。还有问题吗?(稍停)请大家注意这句话里的“长太息”的“息”,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师板书“自”的甲骨文)
(“自”的甲骨文写法)生:……
师:这个字的小篆这样写。(板书)是哪个字?
生:自。
(“自”的小篆写法)
师:对了。“自”原本代表什么意思呢?知道吗?你看它像什么东西?(略停)你看鼻子的“鼻”,上面是什么字?
生:是“自”。“自”可能原本表示鼻子的意思。
师:很对,自,原本就表示鼻子。我们介绍自己的时候,常用手指自己的鼻子。比如说,我是谁?我是孙立权。(师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所以后来“自”就表示自己了。好了,“息”的上面是鼻子,下面是什么?(师在小篆“自”下板书小篆“心”)
生:心。
(“息”的小篆写法)
师:心脏的象形,(手指板书,开玩笑说)这是心房心室,两心房两心室,看来古人对心脏的结构很清楚。(生笑)那么,什么叫“息”啊?一口气从鼻子里进去,然后流到心肺里去,这个动作叫什么?
生:呼吸。
师:是呼,还是吸?
生:吸。
师:那气从心肺流出,再经鼻子出来,这个动作叫什么?
生:呼。
师:合起来就叫——
生:呼吸。
师:“息”的本意就是呼吸。比如说有个成语,叫“仰人鼻息”,(板书)什么意思?
生:仰仗人家鼻子呼吸。
师:是的,靠人家鼻子呼吸,看人家脸色行事。这里的“息”作动词,是呼吸的意思。那如果当名词呢,胡婕妤?
生4:就是呼出的气息。
师:对了。比如说“一息尚存”,就是一口气还在。这个“息”是名词。那么呼吸是会停止的,所以就引申为停止。比如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比如说,作息。比如说,息影,一个明星息影了,什么意思?
生:不演了。
师:在影坛上的工作停止了。那么,如果这个“息”不是暂停,是永远地停止了,那就是——
生:安息。
师:安息。如果你到朝阳沟殡仪馆去过,会发现殡仪馆旁边有“息园”,永远的安息之处。好了,回到诗句,屈原说的不是一般的息,是太息。(师在“息”字前板书“太”)咱们《雨巷》里学过,哪一句?
生:太息般的眼光。
师:太息是什么意思?
生:叹息。
师:是一般的叹息吗?前边有个“太”呀?
生:极其叹息。
师:这不是中国话,(生笑)请说中国话。曹洋来说。
生5:深深地叹息。
师:对了,深深地叹息,长长地叹息。那么问题来了,太息已经是长长地叹息了,可屈原在前面又加了一个“长”——长太息,我长长地长长地叹息,我深深地深深地叹息。有同学说,这不是病句吗?从现代汉语角度看,一般认为是病句,啰嗦,重复。但是古人就这么说话,为了什么?
生:可能是表示强调。
师:很对。其实现代人有时也这么说话,比如,免费赠送,赠送不就是免费的吗?那咋还说“免费赠送”呢?要钱的能叫“赠送”吗?再比如,大声喧哗。小声能叫“喧哗”吗?喧哗一定是大声的,但前面却加上“大声”,表示强调。长太息以掩涕兮,这里的“涕”,无论取名词眼泪义,还是动词流泪义,皆可,但绝不要理解为鼻涕。不是屈原长叹一声,淌出一把大鼻涕,然后还用手擦,(生笑)不是这个意思,一定要注意。当然,眼泪和鼻涕不是没有关系,大家知道,人的七窍是通的,淌眼泪的时候,很容易就流鼻涕,俗话说一把鼻涕一把泪嘛。所以,涕,除了眼泪的意思,后来也有了鼻涕的意思。但最初一定不是鼻涕,是眼泪。咱们刚学完《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女孩儿登上墙头,望着心上人,心上人不来,不来就哭吧——泣涕涟涟,不是擤大鼻涕吧!是哭,眼泪像水一样流淌出来。那么,哭,屈原怎么哭?古人的哭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有声没泪,大喊大叫,有声,但是没有眼泪,那叫啥呀?
生:号。
师:对,那叫“号”,(师板书“号”)老百姓叫“干打雷不下雨”,干号。我小的时候,邻居有人死了,花钱雇了一个哭十八场的,我仔细观察过她,那是号。是在那哭,但是没眼泪,替别人哭,假伤心。屈原不能干号,屈原是贵族啊,他指定不这么哭。号,不是高级层次。高级层次,那就得怎么的?
生:有泪没有声。
师:你一下说到最高层次了,缺少过渡。现在说的是有声没泪,接着就应该是什么?
生:有泪有声。
师:好,有泪还得有声。那是什么?那就是“哭”,(师在“号”字后板书“哭”)那么哭的最高层次是什么呢?
生:有泪无声。
师:那叫什么?
生:泣。
师:(师在“哭”字后板书“泣”)你们很厉害啊,很好。泣,就是有眼泪流下来,但是没声,默默流泪。好了,哭有这三个层次,那么,你揣测一下屈原怎么哭?(生讨论)
生:屈原应该是泣。屈原不是小孩,而是高贵的贵族,他哭,应是默默地流泪。
师:说得好。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此时无声胜有声。当然,哭可能还有更高的境界——无声也无泪。
生:无声也无泪,那还叫“哭”吗?
师:那也叫“哭”,眼泪流在哪里了?
生:心里。
师:眼泪流在心里了,那可能是更高的层次了。我有个同学,写过两句诗:儿子的眼泪流在脸上,母亲的眼泪流在心里。大概那是更高级的。屈原的哭我想应该是泣。那么,长太息以掩涕兮,这句写了屈原痛苦的两个表现,哪两个表现?冯天宇,你说一说。
生6:太息和掩涕。
师:啊,太息和掩涕。那他为什么这么痛苦呢?
生6:哀民生之多艰。
师:看书下注释③,教材说,“民生”是老百姓的生活。你同意吗,冯天宇?
生6:同意。
师:那就是说,屈原在那长叹流泪,是为了百姓的生活。对吧?你同意,但我不太同意。请看注释,它还有另一个版本——人生。如果把民生理解为人生,那屈原这么痛苦,是什么原因呢?是哀伤自己人生的多艰。哪种理解好呢?曹洋,你怎么看?
生7:我觉得这两种都可以啊!
师:是,都可以,我承认。
生7:没有觉得哪种好,哪种不好。
师:为什么呢?
生7:如果理解为人生,就能和下文接上。哎呀,我这一辈子啊,这么坎坷。如果理解为民生,可以体现出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关心楚国人民,胸怀天下啊!
师:好,你能够自圆其说。但我说一说我的意见。我倾向于民生就是人生,就是自己的人生。我的理由是,越是伟大的作品,越不总把人民挂在嘴边;越是唱高调的作品,才越说人民。屈原的作品是伟大的,他绝不总说人民,他说他自己的人生。整首《离骚》写的都是他遭遇忧患后自己的思想感情。你同意吗?
生7:嗯。
师:越是伟大的作品,越是从自己心灵中流淌出来的,那才能感动别人。当你总说老百姓的时候,你感动不了别人,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
好,这是前两句。接着看,屈原的人生为什么遭遇这么多忧患呢?什么原因呢?看下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结合注释看。(过了一会儿)屈原说,我虽然喜好美德,严格约束自己,非常检点,但结果怎样呢?我早上给领导提了个意见,晚上就怎么的了?晚上就被贬黜了。大家看,他是因为贪污吗?是因为受贿吗?是因为不作为吗?不是,那是因为什么被贬黜啊?
生:给领导提意见。
师:给领导提意见,是给领导提好意见,还是不好意见呢?
生:好意见。
师:屈原认为,我给领导提的意见,非常地好。屈原认为,我这是第二种忠诚。第一种忠诚是什么?领导说办什么事,马上去办,不折不扣地去办,全心全意地拥护领导,这是一种忠诚,第一种忠诚。屈原说,我这是第二种忠诚,第二种忠诚是什么意思?
生:给领导提意见。
师:对,发现领导做得不对,我要劝谏,要阻止。这第二种忠诚,不是哪个领导都能接受的。是不是啊?唐太宗不容易啊!能接受第二种忠诚,魏征给他提那么多意见,他能采纳,或者说,能忍着,很不容易的。那么,屈原说,我是因为第二种忠诚而被贬黜,而且是早上提意见,晚上就被贬黜。注意,这里的“朝夕”,能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二十四小时,就是一天呢?绝对不能。只能理解为什么?
生:时间短,很快。
师:对的。韩愈有首诗,我以前给大家介绍过:一封朝奏九重天——
生:夕贬潮州路八千。
师:我早上给领导写个意见书,晚上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了。可能吗?实际是一个多月以后才走的。所以,朝夕,大家理解为时间短就可以了。好,前四句合起来,大家来读一下,自己读,开始。(生自由散读)
(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网络)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