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咏桂词。北宋党争期间,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期。此词风格独特,以议论为主,托物抒怀。在她的作品中,咏花之词,如咏梅、咏菊等有很多,但只在此首中将桂花推为“花中第一流”,由此可见其对桂花评价之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首词中的桂花也恰是李清照的一个写照,孤芳自赏地描写自己的高洁。
桂花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花当然是以艳色为美的,如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所不可比拟的。而迹远品高的桂花,何需与以“色”美取胜的群花媲美,品格的美、内在的美更为重要。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儿又有什么要紧呢?
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在美。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君子之花”且兼具内外之美,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屈原的《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这真是太遗憾了,这是不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呢?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像是在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词的上阕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李清照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认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只要味香性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第一流。
下阕为了推崇桂花,李清照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自古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更是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
显然,李清照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意在托物抒怀,以物喻人。那其貌不扬,但质地不凡的桂花,是情操高洁、特立独行的君子的象征,又是词人傲视世俗、卓尔不群的正直品格的生动写照。李清照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这也正是她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画阑: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骚人”二句:骚人,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