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一如既往地来参加“山海读书会”线上交流会。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读《月窟居笔记》,而且有几位书友已经读完了,开始了《重新发现儒家》。今天晚上,我们就《月窟居笔记》再作一些拓展交流。
中西教育模式对比
我不知道群里参加上次“走进读经新时代”交流会的朋友有多少?当时有一位孟庆锋老师,他的学堂在辽宁沈阳,也是我们国学教育圈的资深人士。他上次分享的主题是《私塾教育和体制教育的对比》,从当今中国体制教育的来源上做了比较深入的剖析,他把西方的体制教育分为三类,哪三类?平民教育、富人教育、贵族教育。
这年来,我们中国的教育模式一直在跟着西方学,起初跟着美国学,跟着日本学,后来跟着苏联学,再后来又跟着美国学,跟着日本学。然而因为我们抛弃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于是对于西方文化,我们的了解也往往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上。所以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国外的平民教育。什么叫平民教育?就是以产业工人作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如果完全不识字,是文盲,那就无法胜任一些基本的机械操作,一些流水线上的工作。所以必须要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和能力,以便去胜任产业工人的工作。这是第一种教育模式。
第二种是富人的教育模式。他们接受教育的重点是:怎么样把父辈已经创下的事业传续下去。所以他们接受教育的内容,必定和以做产业工人为目的的平民教育,有天壤之别。
第三种是贵族教育。如何算作贵族教育呢?首先映入脑海的可能是英国的皇室,我们知道伊丽莎白二世到现在还是英国女王,他们整个家族是世袭的英国王室,教育也是非常严格。贵族教育不只是要守住家业,要学会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保守,一种原则的维护。
如果把这三种教育模式和中国现有的教育模式做个对比的话,大体来说,普及的义务教育模式,对应的是西方的平民教育模式;富人教育模式在中国非常少。不是中国没有富人,而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国的富人把子女送到国外去接受富人的教育模式;另一种不能叫富人教育,只能叫土豪教育。所以中国只有一种近似于富人教育的模式,叫土豪教育模式。这种土豪教育模式,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一切务求高大上,从校园建筑到吃穿用度、衣食住行,都非常的奢侈。这样按照西方富人教育模式的标准,只是在物质上比较丰富,在精神上和平民教育没有太大区别。
第三个是贵族教育。中国本来是有贵族教育的,只是这多年慢慢断掉了,近20年才有所恢复。一个重要的代表就是广布民间的私塾、书院,他们可以视作是中国贵族教育的模式。尽管我们现在看到许多私塾、书院规模都很小,但是为什么我这么肯定的说他们属于贵族教育模式?因为他们学习的内容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如果在体制系统中,有一天有个老师对学生说,你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找工作,不应该是为了有份稳定的收入,你学习的目的应该像范仲淹所讲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学习的目的应该向顾炎武所讲的那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应该像张横渠所讲的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老师这么跟学生讲,学生竟然心领神会,那太了不起了,可以称作贵族教育了。
事实上可能是,学生会很疑惑的说,考试又不考,又不能帮助我获得学历,找到好工作,学那干啥?就这区区几个现实性的标准一下子就把一切的美好、一切的理想打到九霄云外去了。
但是我们知道,在民间的私塾、书院中,有这样的教学内容,有这样师生互勉的场景,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为师生们读的书就是这样的书,这样的书所启发的志向也是这样的志向。王阳明曾说过:“夫学莫先于立志”,学习最重的事情就是立志,如果志都没有立起来,天下没有可以做成的事,如果志已经立起来,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史载,王阳明11岁时,有一天正在私塾读书,突然窗外锣鼓喧天。原来有人参加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中榜了,正在游街呢!当时私塾老师也是一番好意,就对诸弟子说:“你们读书也应该以此为榜样!”别人都觉得老师讲地对,但是小小的王阳明,就有不同意见,他说:“读书中举,恐怕还不算第一等人。”老师很惊奇,就问:“那你认为第一等人是什么?”阳明说:“读书做圣贤!”也就是说,王阳明在11岁时,就认定圣贤才是第一等的人。于是他的一生都走在如何成为圣贤的路上,直到37岁贬谪龙场期间,终于悟道,然后成为一代圣哲!
阳明的故事说明一个客观的事实,学习什么内容决定了有什么眼界,也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方向。如果我们学习的是找工作的内容,心中自然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我们学习的是怎样把父辈创下的基业守住的内容,那心里想的更多的就是怎么样守住父辈的心血?如果我们所学习的是修齐治平的教育,心中想的必定是我能够为天下国家做点什么,怎么样让自己这一生有价值、有意义!这就是不同的内容,决定了不同的眼界、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目的、乃至不同的人生格局,不同的人生命运。
当代中国,大体相当于西方平民教育的学校很多,接受这种教育的人数也最多。近似于西方富人教育的土豪教育人数也不少,这种学校也不少。相当于西方贵族教育的学校却十分稀少,于是接受这种教育的人也最少。导致的结果就是放眼望去,社会日渐功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真正能够引导社会风气,引领众人方向的人,非常稀少。打个比方,乞丐眼中看到的每一个路人,都是潜在的施主,可能会给他或多或少的施舍;小偷看到的同行者,都是他潜在的目标,就看能不能得手?如果是一个小人,他眼中的所有人都会跟他差不多,所以小人眼中没有君子,只有君子才能识君子,只有圣贤才能识圣贤。
士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