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起,部编本中小学新教材要来了新

来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学将统一换教材!

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

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

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历史、政治教材

语文教材百年来的第七次大换血,终于尘埃落定。

文言文入选比例教材史上最高!

语文教材“大一统”时代,开始了!

虽然本次改革是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但其他年级的家长和学生也请注意:“部编本"教材将在年全覆盖所有年级。

部编本教材有哪些变化?

1、打破传统的学拼音再学汉字

以语文科目为例,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

与以往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先学拼音再学汉字不同的是,此次统编语文教材打破传统,让孩子们在学习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后,再进行13个课时的汉语拼音系统学习。

"绘本书籍、电视、广告牌、父母的帮助,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们可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很多字了。在一定的语文基础上,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从而使拼音与识字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编排教材是符合规律的。"

溧水区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张婉秋表示,先学生字并不意味着拼音的学习就不重要了。

"汉语拼音是基础,学会拼音才会拼读,孩子们才可以离开大人的帮助自主地去读书。所以在学习拼音之前学的生字量不会太大,最多也就一个单元。"

2、传统篇目增多

语文教材不仅书本大了一圈,由原来的16开本变为A4大小,传统文化的篇目也也大大增加。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古诗文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3、倡导亲子阅读

新教材对家长提出最大的“要求”莫过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教育中来。

这种编排不仅有利于能很好地推动全民阅读,还非常利于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但这一栏目的效果还要看家长的配合度。

4、侧重阅读

综合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未来,对于语文的学习,老师们或会注重课程方面的整合和改变,将会引导孩子们进行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更符合对孩子全面能力的培养目标。

5、要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

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像研读阅读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

要把个人的阅读偏好搁置起来,用心阅读、欣赏每一本推荐名著,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发现名著的魅力;还要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适当的课时,从时间上保证、落实名著导读。

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家长该做什么呢?

1、在暑假过渡期间,不妨让孩子先和这些变化接触一下,可以从网上各大书店、本地的新华书店、图书馆借一些或者买一些相关的书籍。事先缓冲一下,可以避免开学后面对新课本不知多措的慌乱。

2、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把这些古诗词、经典著作,每天读起来,先从声音上对这些古文音律、对仗、韵律美的认可,习惯养好了,读的多了,达到背诵的地步,开学后便会先行一步。

3、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习惯需要培养,习惯之后潜意识里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以后的读书、学习就像每天呼吸一样自然,岂不是好事。

年必背古诗文,增加后的篇目如下:

初中五十篇

1.《论语》(共十则)、2.《孟子.鱼我所欲也》、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左传.曹刿论战》、5.《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诗经.关睢》、18.《诗经.蒹葭》;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

初中新增十篇

1.《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列子.伯牙善鼓琴》;3.《答谢中书书》陶弘景、4.《湖心亭看雪》张岱、5.《河中石兽》纪昀;6.《乐府诗集.木兰诗》、7.《登幽州台歌》陈子昂、8.《卖炭翁》白居易;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1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高中古文

51.《荀子.劝学》、52.《庄子.逍遥游》;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55.《前赤壁赋》苏轼;56.《诗经.氓》、57.《离骚》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6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看“部编本”教材

先说小学一年级,初中生家长请至后文阅读。

一年级一年级部分预览如下(七年级在后文):最重要变化是:

1.先识字,再拼音。强调了汉字的重要性,使拼音回归到合理定位,继承了无注音认字的中国历史经验。开篇第一单元就安排了《天地人》《金木水土火》,传统意味浓厚,文化意识丰富。

2.识字量减少,从减到,把幼小衔接的坡度放缓。

3.阅读量增加。大语文,大阅读。不管怎么减负,语文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减。而语文阅读一直是呈加重趋势。

4.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融合。

七年级接下来看看七年级课本:

先上封面图:

整个课本用的是中国画做封面,意味着传统文化将一直贯穿这本书,也意味着它将在语文中占有很重大的作用。

新编教材的特点:

1.双线推进,以主题和能力并行发展,人文和工具比翼齐飞。各地教材,要不有些过度偏重人文,要不偏重语文的工具作用,过多设计字词句的学习。摒弃反复操练,题海战术,新编的教材努力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新版教材仍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大课型,但是教读课文新增了预习的栏目。而新教材在自读课文中新增了旁批和注释以及阅读提示。整体设计目标是: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

3.新教材回到“守正”的位置,删除各种“时文”,以经典性文章为主。

4.传统文化的篇目大量增加。

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