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离骚 >> 离骚知识 >> 我仰慕的人屈原

我仰慕的人屈原

简介:马静,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学教师,热爱运动,热爱教育事业。

我仰慕的人--屈原

文/马静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国家、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并且率真自然,活泼自由,富于创造性;他继承发展了中国自有史以来直至战国时代南方文化的优良传统,创立了“楚辞”这样一种新的诗体。

由于屈原直接参加了自己时代的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学术论战,由于他的作品中充分表现了对国家人民那种光辉、笃实、刚健的钟爱之忱,在战国两汉以后,不仅有不少人在文学上追踪屈原,承袭了楚骚的余绪,而且屈原的名字成了忠于国家、坚持正义的一面旗帜,成为一种楷模。

屈原一生的忠诚表现及其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屈原是世界文化史上永远值得人们纪念的伟大历史名人之一。

屈原,正是因为他那爱国忧民的人生信条成了我所敬佩的人。小时候我就认识屈原了。认识他是从外婆的故事里,吃着香甜的粽子,听着外婆的故事,我觉得我渐渐走近了屈原。从此,每到端午节,我都会想起外婆的故事,想起屈原投江时那悲壮的场面。

我上了初中,从语文课本中对屈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屈原是“楚辞”的奠基人,是“楚辞”的最高成就者。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博闻强志”“娴于辞令”,怀王时曾做过左徒的官,很受信任。怀王让他“造为宪令”,草稿未成,上官大夫靳尚要夺去看,他不给,上官大夫便向怀王进谗言,怀王因此大怒,把他放逐到汉北。后来顷襄王即位,以子兰为令尹。屈原痛恨子兰劝怀王入秦而致死,子兰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进谗言,顷襄王又把他放逐到江南去了。屈原在江南到处漂泊,忧心愁悴,最后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记载,共二十五篇。这二十五篇比较完整地保存到现在。其中有些篇目的真伪问题,虽然学术界还有争论,但《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以及《离骚》、《天问》、《招魂》等篇一般公认为屈原所作。这些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反映了楚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屈原是站在进步的立场上,向守旧的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进行斗争的。他一生为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斗争,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献身。他的全部作品,就是他一生斗争生活的实录。

屈原的作品,处处体现了他爱国忧民的情怀。我更加地敬佩屈原了。我仰慕他,因为我知道,爱国忧民是每一个公民都有的品质;爱国忧民又是伟大人民所成就事业的前提;爱国忧民是受人民爱戴的基本条件。我要学习屈原,学习他那爱国的情怀;我要学习屈原,学习他那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忧国爱民的热忱。

这就是我对屈原最初的认识,屈原在我的脑海中是与“爱国”两字密不可分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的文学作品也逐渐增多,屈原那种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又使我大为赞叹。屈原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创造。他把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精练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最突出的是他作品中所表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屈原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精神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想象的奇幻优美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他运用丰富的形象思维,把所描写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形象化了,而自己就在那个幻想的境界之中,不倦地追求、探索着。

在屈原的作品中,成功地使用了大量比兴手法。这种手法在《诗经》中已经比较多地运用了,屈原对此又作了很大的发展。

另外,屈原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比《诗经》也有很大的进步与发展。《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体,而屈原的作品则在吸收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形成是一种长短不齐的“骚”体。这种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化的新的诗歌形式,在我国文学史上是首创。

这些文学成果更让我对屈原大加敬佩。受他的影响,我也爱上了浪漫主义的作品。

其实屈原不仅是一位爱国的文学家,他对天文、地理、古代的礼乐制度、博物,尤其是楚国旧史之记载,他都是内行。他总结了许多经验,形成了深刻的思想体系。具体地说,屈原的宇宙观,也就是对天地面貌形成变化等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而且也有他自己的系统认识。天庭的事象诸如地府组织、上帝天门,把人世的王室组织反应到了上天,把人世制度神化,把神人格化,虽是想象的东西,但这种天道观却是精确地反映他的政治观。

屈原,我仰慕的伟人,一个拥有着渊博知识和雄厚文学素养的人,而这一切的成就是源自他的内心深处——爱国忧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