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关于离骚

彭洋简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067766689650938&wfr=spider&for=pc

《离骚》在创作之后就饱受争议,从其“含义”到“体裁”,再到创作背景,很多方面都存在争议。

下面从分别对其“含义”、“体裁”、“创作背景”进行分析。

第一、“离骚”的含义至今尚未确认,很多学者对其进行探讨

“离骚”是什么意思,主要有三种说法。

离愁说: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王逸在《离骚》的注解当中讲:

离,别也;骚,愁也。

两人的差别在于,王逸认为“离骚”是离别的忧愁;而司马迁将“离”作为动词,通“罹”,意为遭受。但二人都认为“离骚”是屈原被放逐之后的忧愁。

这种说法流行最为广泛,容易被人理解。

离别说:这种说法曾经流行过,但是在近代被朱季海先生在《楚辞解故》当中推翻了。

持此种观点人,其依据来自于《离骚》原文: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所以,离骚就是“离别”。但是朱季海就用了这一句同样的素材对这个观点进行了反驳。

他说,屈原既然“不难夫离别”,就说明屈子之愁有大于离别者。

这一论证十分精彩,一锤定音,自此“离别”说被淘汰。

牢骚说:有人认为“离”与“牢”其实是一个字,只不过是因为楚地方言的差异。所以,“离骚”就是“牢骚”,《离骚》的创作就是屈原所发的牢骚。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持此论,在《次子瞻见寄》中有句:

贾生作传无封事,屈平忧世多离骚。

除此之外,《汉书》的作者班固也认为屈原“露才扬己,愤怼沉江”,其实是抒发“牢骚”的行为。

第二、“离骚”的体裁在汉代争论严重,《文心雕龙》的说法最为可信

《文心雕龙·辨骚》一文当中称《离骚》是:

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

是说《离骚》的创作在《诗经》诞生之后,汉赋兴起之前,是在北方为文学主流的情况下出现的南方文化代表。其韵律优美,篇幅较长,那么到底应该归属于抒情诗歌还是经传文章呢?这在汉代有很大的争议。

汉武帝喜欢《离骚》,所以淮南王就为《离骚》作传,他认为《离骚》继承了《诗经》的传统,有着“哀而不怨”的风格,所以应该是儒家经典。

但是班固反对,他认为屈原在《离骚》当中所写的故事在《左传》等儒学经典中都找不到依据,并且因为不受重视就沉江自杀的行为是为了彰显楚王的昏庸,即所谓“露才扬己”、“愤怼沉江”,所以不是经传,但文辞雅丽,是一篇优秀的诗歌作品。

除此之外,王逸认为《离骚》所记事件虽然找不到依据,但其精神确实是符合儒家精义的,所以应该是儒家经典,汉宣帝、扬雄等人也基本上持此观点。所以汉代《离骚》又叫做《离骚经》。

这个问题在当时争论很大,后来经过刘勰的辨析,认为《离骚》:

取熔经意,自铸伟辞。

即他从作品的形式、内涵等等因素入手剖析,判断《离骚》是一种创造性的诗歌,代表了南方文学的特征,而不是儒家经典。

自此,《离骚》是诗人写作的诗歌这一观点逐渐被人接受,不再将其划入儒家经典范畴。

第三、“离骚”作于何种情况,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离骚”的写作有人认为是一气呵成,也有人认为是分时段创作。从现今留存下来的版本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认为是一次性创作的观点,其中有一点是出现了悖论。

持此论调的学者认为,屈原投江而死,这种想法是在写作《离骚》的时候萌生的,所以付诸了实践。其依据就在于《离骚》当中多次提及了“彭咸”这个人名,表露出要向彭咸学习的想法。

悖论就在于此!

“彭咸”根据现有文献,只能确认是上古不得志的先贤,但其如何死法没有任何记录。而其“投江自杀”的说法是根据《离骚》而来。

也就是说,因为屈原最终是投汨罗江自杀,而《离骚》当中多次提到“将从彭咸之遗则”等话语,所以推断彭咸是投水而死。然后又通过“彭咸是投水而死”的推断,来论证屈原在写作《离骚》时就已萌生死志,想要投汨罗。

这就是一个悖论,用“观点”来论证“观点”,是没有科学性的。

所以,《离骚》是屈原在不断贬谪过程中逐渐创作的可性能更大一点,其创作背景是一系列的不得志。

《离骚》的争议到现在依然有很多,比如其内容当中提到过的很多植物、词语等等,在当时都是楚地方言。即: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可惜的是,这些内容在汉代之后就完全失传,所以很多内容到今天已经不可考证了,由此引发了很多的争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