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连续四年模仿“屈原投江”是“纪念”还是恶搞?
屈原投江自杀的原因,最广为流传的是“愤世”与“殉国”之说。“愤世”一说认为屈原痛恨当朝朝政混乱,世事浑浊,以致心中无限失望,最后投江而死。这种说法从汉代就有,班固在《离骚赞序》中说,屈原痛恨昏君当朝,奸臣当道,不堪忍受浑浊世事,所以就自投汨罗江了。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也说,屈原写成《九章》后,很想证明、述说自己的理想,但终究没能遂愿,他不想让自己的清白之身仍然活在这浊世之中,所以就投入汨罗江,自沉而死。此后,在《新序·节士》、《怀沙》、《渔父》,包括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都认同了这种看法。
“殉国”一说从汉代就有流传,到了宋代,朱熹在《离骚经序》中说,屈原无法忍受国家处于危亡当中,就去投了汨罗江。清朝,王夫之在《楚辞·九章通释》之序里也讲道,屈原眼看着国都已破,国家将要沦陷,不忍再受亡国之耻,只能以投江来殉国。这个观点也得到了现代学者郭沫若先生的赞成。屈原投江自杀的原因,最广为流传的是“愤世”与“殉国”之说。
不管是屈原愤世还是殉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久而久之,就有了如今的端午节,而今,端午将至,一男子奇葩举动引起热议:
6月23日下午,四川省西昌市海河边,41岁的贾治勇以俯身“投河”的方式,完成了他的端午节“仪式”,这是他连续第四年,用跳河的方式“纪念屈原”。“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在大声念完这段词后,他身体前倾,以正面入水的姿势扑入了河中,激起一阵水花。入水后,他仍以双臂平展的姿势,在水中漂浮了10多秒,然后,回游到了岸边。
在目睹贾治勇的这一跳河行为后,现场不少市民表示,感到非常惊讶。贾治勇入水时,一名市民正在对岸钓鱼,“我被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有人失足落水了。”旁边,在海河天街喝茶的几名市民见状,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其中一名市民说,她“惊呆了”,以前从没见过这样的跳河表演,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当天下午,贾治勇跳河的视频,很快就传遍了西昌市民的朋友圈。不少网友发朋友圈调侃:这一跳,预示着端午节又快到来了。
贾治勇的行为,也招来了一片骂声。有网友评论说,纪念屈原不能用这样的纪念方式,这种行为没有意义,还存在危险。有网友表示,这种行为,很明显是想红,是在作秀、哗众取宠。另外,有少数网友表示了对他的支持,说不应该去嘲笑他。
针对网友的质疑,贾治勇回应说,整个跳河过程几分钟就结束了,他不是炒作,也不是想当网红。他说,他是建昌汉文化研习社的社长,平时喜欢汉服。第一年跳,是为电视台拍摄视频,之后几年跳,则单纯是个人的一种行为,是想用这种方式,在端午节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入水时面部朝下,也是想表达屈原悲痛的心情。
“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我不在意别人怎么说,做自己的事情,让别人去说。”贾治勇表示,他会游泳,对海河的深度很了解,但是这种行为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希望有人模仿,“明年端午节,我可能还会继续跳。”
文史专家回应:应理性看待
西昌市著名文史专家张正宁认为,单从纪念屈原的角度来说,贾治勇的这种行为可能并不可取,跳河这一行为显得太过夸张,违背了纪念屈原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初衷,当下,对于传统文化,应当有更多的思量。而且,跳河投江的方式,也具有危险性。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迄今为止人类全部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包蕴着人类全部的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经验和教训。为了社会和个人更好地向前发展,所以了解历史、熟悉历史、学习历史一直是国家热切倡导人们的行动主题之一,只有科学地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才能使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纪念的仪式和文化的传承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过度就有些不好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