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目一经公开,便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这次作文命题也透露出一些新的信号。书法与人生哲理相伴相通,“字根在人,字也如其人”,书法中的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其实运笔暗藏机锋。写书法,练的不仅仅是技法,更是一种精、气、神。书写者在运笔中能够体悟人生,“学写字”亦是在“学做人”。这也是书法艺术能够传承至今、走向普及的重要原因。
“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目
书法中窥见人生
以这次的作文题目为例,漫画里用书法写出“人”字,其中对书法逆锋和中锋的呈现就隐含着书法艺术的诸多深意,隐喻着人生的发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逆锋起笔,藏而不漏——须逆境中有所作为。书法技法有一句八字真言,叫作“无往不复,无垂不收”。那为何要“逆”?为何要“藏”呢?用力学原理中的折回运动就可以解释。比如向上抛物,则要先向下蓄力再抛出。书法也是同理,逆锋起笔,书写才会有力量。
颜真卿书“人”
人生又何尝不是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奋发图强,宁移白首心,不坠青云志,终于有志者事竟成。可见,即使在逆境中,也要敢于直面挑战,逆锋起笔。
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中庸之道,不露锋芒。逆起又回锋的用笔,带来了“藏头护尾”的含蓄持重之美。懂得低调内敛,才能走得更远。
欧阳询书“人”
中锋用笔,不偏不倚——明哲修身,如履薄冰。毛笔和宣纸有相似的结构特性,毛笔蘸墨后会形成圆锥笔锋,笔尖至笔肚的墨色会呈现出浓淡变化;调好的墨笔从宣纸上掠过,墨色逐渐向笔痕两侧散开,由里至外逐渐浅淡。这两种特性要求书法行笔在转折时,需要调整笔锋,保持中锋用笔,才能呈现出书法的立体之美。
这一笔法与人生态度也是相通的,须时刻反省修身,常常调整自己。人生遇到诱惑和困难,就如同运笔到转折之处,只有时刻保持警醒,不忘初心,才能始终向自己的人生目标继续前进。
柳公权书“人”
走向普及的书法之美
在对这个作文命题的讨论中,有人感慨,属于书法的时代将要来临了。但与其说属于书法的时代将要来临,不如说这次命题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属于“美”的时代将要来临了。一切与“美”有关的事物,一切艺术的、深刻的、与人类本身息息相关的“美”的事物,都将在这个时代被看见、被讨论,被更广泛地传播。
书法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中,无疑体现了书法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考,作为绝大多数学生必须经历的一次考试,试卷上呈现的每一滴油墨都是一个小小的风向标,指示着这个时代文化与知识发展的走向。因而,这一作文命题进一步彰显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命题也意味着艺术在教育中走向普及,走向对艺术之美与其内蕴哲思的探讨。那些我们误以为属于少数人的艺术,已经在美的传播中走下高坛,走向普罗大众。
书法,曾经是仅在少数知识分子中传播的艺术,其笔法、结构、技巧构筑成书法这门艺术的专业性“围墙”,使其区别于其他艺术,也为其增加了学习的门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书法已经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相较于专业的技法,书法的笔墨之美、潜藏的意境、蕴含的哲理常常引起更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