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离骚 >> 离骚版本 >> 料定秦军此行必败

料定秦军此行必败

—嬴氏与赵氏—

翻开《史记》,我们可以发现,“十二本纪”中与秦有关的有两个: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今天我们要读的关于秦穆公的故事,主要记载于秦本纪中。读书,尤其是读历史书,当人物家族关系比较复杂,变更比较频繁的时候,我们不妨做做读书笔记,把人物关系捋一捋。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史记·秦本纪》

秦国的先人,是颛顼(zhuānxū)的后代,名叫女脩(xiū)。

颛顼,传说中上古时“五帝”之一。屈原在《离骚》中曾经介绍过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里的“帝高阳”就是“帝颛顼”,颛顼号高阳氏,“苗裔”就是后代的意思。

陨,陨落,掉落的意思。“玄鸟”,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见到了,《诗经》记载商人的起源提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也说简狄吞玄鸟卵生下了契。女脩也是同样的遭遇,正在织布的时候,看见一只燕子掉了一个蛋,吞下后,生下了大业。

大业娶了少典的女儿女华,生下了大费,大费也叫伯益(或写作柏翳),他跟着大禹治水成功后,受到舜的封赏,给他赐婚,让他帮忙驯养鸟兽,给他赐姓嬴氏,封于费地,

伯益膝下有二子,一子名叫大廉,大廉的后代便以他的名为氏,战国时期的赵国大将廉颇即是大廉的后人(廉颇,嬴姓,廉氏,名颇);另一子名叫若木,若木后来被封到徐国,成为徐姓先祖。

夏朝末年,夏桀残暴,若木的玄孙费昌继承了伯益的费地,离开夏朝,前去投奔商汤,鸣条之战大败夏桀;大廉的玄孙孟戏和中衍据传是“鸟身人言”,被任命为商王的御用司机。商代时,嬴姓部族辅佐王室有功,逐渐崛起成为诸侯。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身边有蜚廉、恶来父子,蜚廉是个飞毛腿,日行千里,恶来是个大力士,手能扛鼎。武王伐纣,蜚廉和恶来都死了,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季胜,在讲周穆王的时候,我们曾经说到,造父替周穆王赶车及时回国平定叛乱有功,周穆王赐姓造父赵氏,这个造父就是季胜的后代,所以“赵”是“嬴”的一个分支。

恶来虽死,他的儿子女防没有死。周孝王时,女防的后人名叫非子住在西部边陲,养马养得很好,一传十十传百,养马的名声就传到了周孝王的耳朵里。在古代,马匹是重要的代步工具,畜牧技术高超是非常实用的。周孝王一打听,原来是伯益的后代,想着要让非子世袭他父亲大骆的部落。

非子的父亲大骆有两个老婆,大老婆生了非子,小老婆生的儿子叫成,成的外公是申国的国君。申侯听说了周孝王的想法,于是跑到周王那里噼里啪啦一顿说,希望周孝王可以考虑到申国历代在为周王朝西部边陲维稳工作作出的贡献的份上,考虑让成世袭。周孝王思虑了一下,便答应了申侯的请求,让成成为宗子,继承大骆在犬丘的封地,另外给非子封到了秦国,让他延续嬴氏的祭祀。

就这样,非子成为了秦国的首任国君,而他的弟弟成也继承了大骆的职位(成的后代在周厉王时因为反叛作乱,被全族歼灭)。

秦非子,嬴姓,秦氏,号秦嬴。

秦穆公,嬴姓,秦氏,名任好,“穆”是他的谥号。

秦穆公四年,迎娶了晋国太子申生的姐姐,太子申生和后来的晋文公是异母兄弟,所以重耳也可以算是秦穆公的舅子了。

关于秦穆公,我们在讲晋文公的时候已经说了不少,面对晋惠公的出尔反尔、一再恩将仇报,秦穆公最终选择了与公子重耳联手,打造了秦晋之好。作为继晋文之后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的成功有内因也有外因。

—穆公亡马—

亡,在这里不是死亡的意思,也不是“亡命天涯”的“亡”——逃跑的意思,而是“亡羊补牢”的“亡”,也就是丢失。

“穆公亡马”的故事不见于《史记》,见于司马光《资治通鉴》:

秦穆公亡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故事讲的是在岐山脚下有三百个人抓了秦穆公的马,分着吃掉了。等到管马的人找到他们要将他们就地正法时,秦穆公制止了,他说:“君子不因为牲畜去取人性命。”非但如此,秦穆公还担心这些吃马肉的人因马肉而伤身,特意命手下赐酒给他们。三年后,秦穆公与晋惠公交战,穆公被晋军所困,这三百人听说后奋不顾身前去解围,救出了秦穆公,以报答他当年的恩德,最终秦穆公反败为胜,俘虏了晋惠公。

秦穆公和晋惠公堪称史上一对冤家,当年若不是秦穆公的鼎力相助,晋惠公也是难以回国继位,岂料晋惠公是过河拆桥一把好手,当了晋侯就不愿意兑现承诺。不仅如此,面对当年在晋国闹灾荒时伸出援手的秦国,晋惠公还以怨报德,非但不给予帮助,还趁火打劫攻打秦国。反观秦穆公,在晋惠公一朝得志之后,能够抛开个人恩怨,在晋国危难之际提供帮助,这份大国之君的气概是晋惠公所难以匹及的。而“穆公亡马”的故事,反映的同样也是秦穆公的大度和仁德。

—五羖大夫—

“羖”,以“羊”为偏旁,意思是白色的公羊皮。百里傒为何被称为“五羖大夫”呢?因为他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於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於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

秦穆公五年,晋献公(晋文公的老爹,后来被骊姬迷得七荤八素的那个)灭了虞国和虢国。

虞国和虢国是两个很小的国家。周朝的先祖古公亶父(也被称为“周太王”)因看中了孙子姬昌于是想将王位传给了小儿子季历,季历的两个哥哥太伯和虞仲(也叫“仲雍”)get了老爹的心思,双双出走。太伯和虞仲后来在南边建立了吴国(所以这两位是夫差的老祖宗),分别是第一代吴王和第二代吴王。虞仲的曾孙也叫虞仲,后来到了虞地,建立了虞国,是虞国的开国国君。周朝时期前前后后出现过五次虢国,所以在读《史记》的时候可能会有点混乱。晋献公曾经向虞国借道去灭了虢国,这个虢国是北虢国。不厚道的晋献公伐了虢国回来路上顺道又把虞国给灭了,于是这里诞生了一个成语叫“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指的是脸颊骨,车指的是牙床,无论是辅和车,还是唇与齿,都是相辅相依的关系,比喻二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再回到百里傒的故事,晋献公打完虞国后,掳走了虞国的国君和虞国大夫百里傒。后来秦穆公在秦国听说了百里傒的贤名,就向晋国求亲,百里傒于是作为陪嫁奴隶一同到了秦国。谁知,半道上百里傒偷偷跑掉了,被楚国边境的人抓住了。秦穆公想要把百里傒买回来,但是又怕如果郑重其事地出钱从这些人手里赎回百里傒,会让人觉得百里傒奇货可居,反而坏了事,于是秦穆公就按照楚国一般奴隶的市场价——用了五张羊皮作为赎金,换回了百里傒。

百里傒见到秦穆公时,已经年逾古稀。君臣一番彻谈,彼此甚为欣赏,秦穆公任命百里傒为大夫,因为有这样一个典故,所以人称百里傒为“五羖大夫”。

百里傒受到重用之后,又为秦穆公举荐了蹇(jiǎn)叔,自此,秦穆公有了他的左膀右臂。

—殽(xiáo)之战—

话说晋文公和秦穆公当年两国联军攻打郑国,只因郑文公当年对流亡至郑国的公子重耳无礼且站队了楚国。郑国派出老臣烛之武一番巧舌如簧打动了秦穆公,穆公班师回国,晋文公只得作罢,也随即回国。随后,晋文公,郑文公相继逝世。

这时,有个郑国人偷偷带信给秦穆公,说自己本是郑国守城门的小吏,此时郑国国内守卫松懈,可以进攻。秦穆公听着很心动,但还是先去问了智囊团二人组——百里傒和蹇叔。果然,二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一方面,还是老问题,秦国要攻打郑国必须要越过中间的晋国,打仗贵在神不知鬼不觉,这么大老远跑过去,不走漏风声才怪;另一方面,郑国人会出卖自己国家来告密,难保秦国国内没有这样去郑国告密的。

但秦穆公心意已决,决定听从内心,让手下三名大将带兵前去攻打郑国,这三名大将分别是孟明视(百里傒的儿子)、西乞术(蹇叔的儿子)和白乙丙。大军出发的那天,百里傒和蹇叔两个老爷子跑到军队前痛哭流涕,秦穆公见了很不开心,我这还没出兵呢,你们俩就开始哭丧,这不是诅咒我出师不利么!两位老爷子解释:“我们不是诅咒大王您出兵,而是难过此行我们的孩子同去,恐怕今天见的是最后一面了。”百里傒和蹇叔对自己的儿子说:“你们这一仗一定会在殽地落败。”

秦国军队一路经过晋国,抵达周王朝的北门,秦国士兵们只是摘下头盔向周王宫方向微微施礼,周朝大夫王孙满正好瞧见,料定秦军此行必败。

秦军抵达滑地,郑国有个名叫弦高的商人带着他的牛队正要前去周朝,看见了秦国军队,知道了秦国即将前往攻打郑国,于是主动献上自己的牛队说:“我们国君听闻秦军要前来攻打,已经准备好了防御工作,现在派我来献上这些牛犒劳秦国的将士。”秦国士兵一听,信以为真,认为秦国要攻打郑国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已经没办法偷袭了,于是就一不做二不休攻陷了滑地。

滑地是晋国的边邑。这时候,晋文公前脚刚走,太子尚未继位,听闻秦军攻占了边邑,心想秦国趁火打劫,欺负人都欺负到家门口来了,于是晋国国内君臣上下一心,誓要讨回公道,最终在殽地大破秦军,秦国三名大将全部被俘。

晋文公的遗孀文嬴是秦国嫁出去的女儿,听说后告诉晋侯其实秦穆公早就想借机杀了这三个人,还不如把这三人还给秦国做个顺水人情。于是,三名大将得以回国,秦穆公穿了一身素服在秦国郊外亲自迎接他们回国,痛哭流涕表示后悔自己没有听百里傒和蹇叔的劝告,秦穆公并没有惩罚他们,反而给他们加官进爵,等待日后雪耻的机会。

秦穆公三十六年,秦晋再战,渡河后将船只全部焚毁,背水一战以表决心。最终打败了晋军,报了殽之战的仇,回国后,秦穆公封赏了当年在殽之战中牺牲的众将士们,亲自为他们发丧,大哭三日。

—得由余,霸西戎—

秦国地处西边,与西戎接壤。戎王派了由余前去出使秦国。

由余,何许人也?

由余的祖上本是晋国人,后来逃难到西戎,所以会说晋国话。戎王于是就想让由余到秦国去搞好两国关系,进行亲切的国事访问。陕西和山西接壤,会说晋国话的由余也算是会一门官方普通话了吧,作为一名外交使者到了秦国。

秦穆公听人说由余是个人才,就想拉拢他,于是就带着由余参观了自己壮美华丽的宫室,欣赏了自己多年积攒的国库珍宝。谁知,由余不为所动,只回了两句话:“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意思是,这些东西如果让鬼神来完成,鬼神都要感到累了;如果让百姓来完成,那百姓也是受苦了。秦穆公炫耀不成,反而自讨没趣。

由余回国后,秦穆公心里很舍不得,就去问史官。史官给他出主意,说:“戎王待在西边,没见过世面,给他送些珠宝美女,让他意志消沉;另一面再去向戎王邀请由余来我们国家访问,戎王肯定就心生怀疑,君臣就有嫌隙了。到那个时候,由余自然就会到秦国来了。”

果真,按照史官的办法,由余到了秦国,秦穆公马上重用了他。

秦穆公三十七年,秦晋大战后,秦国征伐西戎,因为由余熟悉西戎的国情,所以很顺利地拿下了西边的十二个国家,称霸了西戎。周天子听说后,派人赐金鼓给秦穆公,表示官方认定。

—三子殉葬—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

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

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诗经·秦风·黄鸟》

孔子曾经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俑,一种面目像人的陪葬偶人,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在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当年始皇帝的陪葬偶人坑。孔子这句话大概可以翻译成:“第一个制作俑的人,大概会断子绝孙吧!”作为大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崇尚温良恭俭让的孔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内心对偶人殉葬的厌弃。

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后逝世,葬于雍。《史记·秦本纪》记载:“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当时给秦穆公陪葬的人多达人,有三个人分别名叫奄息、仲行、针虎,是秦国当时非常有名的贤人,也在陪葬的人中。秦国百姓为他们感到难过,就创作了《黄鸟》。

贤人被迫殉葬,导致国内再无良佐,《左传》说“知秦之不复东征也”,秦国自秦穆公后一直到秦始皇,之间再也没有出现过强盛的时候,大概也是因为此举失了人心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