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第82章屈原列传解析与典故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屈原列传》

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本文所记叙的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他确实是竭忠尽智了。屈原留给后人的财富甚丰,他的高尚品德、爱国精神乃至文学成就,至今具有深远的影响。

古文观止第五卷第9篇《屈原列传》史记·司马迁

本来这一篇是屈原和贾谊的合传,二吴选文时只保留了屈原的部分。本文是现存最早的关于屈原的史料,详述了屈原的生平和他创作《离骚》等传世作品的历程。

1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名平,和楚国国君同姓。楚的国姓是芈,王族公室是熊氏,楚武王后裔一支封在屈地,是为屈氏,也是楚国的望族。

为楚怀王左徒。

楚国官制与中原不同,左徒是其特有的职位,在令尹之下。《史记》中只记载过两位左徒,第一位就是屈原,第二位是黄歇。但黄歇以春申君显于后世,所以后来也以左徒指代屈原。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xián)于辞令。

屈原见识广博,记忆力强,明白国家治乱之道,擅长外交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对内和楚王谋划国家大事,拟定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应对诸国宾客,从事外交活动。

王甚任之。

楚怀王非常信任他。有点像郑国的子产。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2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上官大夫和他同朝为官,想要争夺楚王宠信,所以嫉恨屈原的才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楚怀王让屈原制订国家法令,屈原拟写草稿还没有审订。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上官大夫看到草稿就想把他夺走,屈原肯定不能给他啊。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于是向楚怀进谄言:大王您让屈原制定律令,众人没有不知道的,但是每次政令一经发布,屈原都要夸耀自己的功绩,说这事儿没有我就干不成。

王怒而疏屈平。

一听这话,楚怀王就很生气,于是就疏远了屈原。

类似这样的故事也很多,费无极进谗亡伍员,人类无法从历史中获得教训。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3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一个长句,说的是屈原吗?明明是太史公在宣泄自己的情感。疾,恨,不过感情上还是有点差别的,因为疾在恨之外还有忧。屈原忧愤于楚怀王不辨是非,为谗言蒙蔽,以至于邪恶妨害了公正,正直之人不被容纳,故而在忧愁苦闷中做了《离骚》。离骚二字何解呢?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说离别愁思的,有说发牢骚的。太史公则有不同的看法。

“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骚,忧,忧患。所谓离骚就是罹受忧患的意思。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上天,是人生命的起始。父母,是人生命的本源。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人在困窘之时就会追念自己的根本,所以在疲惫辛苦到极点时,没有不呼号上天的。疾病伤痛忧愁不堪时,没有不呼唤父母的。唉呀!老天爷啊。唉呀!我的娘啊。我们现在也经常呼喊。

屈平正道直行(xíng),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jiàn)之,可谓穷矣!

屈原为人正直,处事公正,对国君竭智尽忠,但被奸臣谗言离间,可以说处境困窘了。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能没有怨言吗?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之所以作《离骚》,大概也是悲愤所致吧。或许《离骚》的牢骚之解便是从这“有怨”而来。

前面太史公歌颂了伯夷无怨,这里屈原抱怨啊,这是君子所为吗?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国风》描写男女之情却不过度,《小雅》愤慨诽谤但不主张作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至于《离骚》则兼具“好色不淫”和“怨诽不乱”,那《离骚》写的什么呢?

上称帝喾(kù),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说上古则歌颂帝喾,“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三后就是三皇,其中有帝喾。说近代则称道齐桓,“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中间则记述商汤、周武功业,“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以此讽刺时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mǐ)不毕见(xiàn)。

阐明推扬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准则。上述这些没有不清楚表现出来的。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文简约,言辞深微,微是微言大义,他的志趣高洁,品行廉正。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ěr)而见义远。

他写的文章以小见大,列举的事物近在眼前,但却寓意深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他的志趣高洁,所以在文章中多描述香草。离骚中有香草十八种,单是兰就是出现了十次,这些都是来表达理想和品德的。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他品行廉正,所以宁死也不容于混浊的世道。

自疏濯淖(nào)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身处污泥却能自己疏远污浊不被沾染,像蝉蜕皮一样把自己从污秽中解脱出来。为什么蝉是高洁的象征,不仅仅是因为它餐风饮露,居高声远,也因为蝉从地下钻出后有蜕皮羽化的过程,象征了出淤泥但却有脱胎换骨,获得新生。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以此遨游于尘埃之外,不染人间污垢。

皭(jiào)然泥(niè)而不滓(zǐ)者也。

皭通皎,纯洁明亮。泥,名词动用,出于泥。滓,沾染。清白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由此推论他的志向,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虽然抱怨,但非私怨,仍然是值得歌颂的。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

《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4

屈原既绌(chù),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zòng)亲。惠王患之。

屈原被罢黜之后,秦国要攻伐齐国,但齐国和楚国合纵亲善,这让秦王感到忧虑。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