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卷五第77篇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

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完全解读

一、初读——正音断句、背景故事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记》

原文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所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丰耗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题解及背景: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前后三千余年的历史,共52万字,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它不但是一部历史杰作,为我国史学纪传体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是思想内容异常丰富的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史记》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古代散文的楷模,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居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题目的意思:

这一章表是记录汉朝立国功臣及其家族沉浮的,太史公在表序中将他们和古代功臣进行对比,希望以此说明功臣侯者家族兴废的规律。

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据表间所列,高祖功臣侯者一百三十七人,另有王子四人,外戚二人,共一百四十三人。实际上,高祖功臣受封为侯的,本表尚有漏载者。

二、精读——实词虚词、翻译理解

第1段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译文:太史公说,古时人臣的功绩有五等:依靠仁德安定国家的称“勋”;依靠出谋划策的称“劳”;借助武力的称“功”;明确功劳等级的称“伐”;凭借资历长短的称“阅”。我朝的封爵誓词上讲:“即使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平的象磨刀石了,你们的封国也会永远安宁,还要把对你们的恩泽延及给后代。”朝廷最初不是不想稳固这些功臣们的根本,但那些枝枝叶叶却渐渐的衰微了。[这个誓言类似:海可枯,石可烂,这个规矩一万年有效。刘邦封赏功臣时的“丹书铁券”,有点像战国时的虎符和铜节。后来丹书铁券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后世,《水浒传》里柴进就有当年宋太祖赐的丹书铁券,明朝也有免死铁券。] 

笔记:

1.以:依靠。

2.厉通砺,磨刀石。

3.爰yuán:乃,于是。

4.固:稳固。

5.“苗裔”,子孙后代。

6.稍,逐渐。

7.陵夷:由盛转衰。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