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即离忧知他是忧国忧民之人为何

屈原(前?一前?),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姊归)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怀王宠信,位为左徒、三间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楚怀王十五年(前),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放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但由于张仪的破坏,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前),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人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郡都,到了汉北。楚怀王三十年(前),屈原回到郑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郑都,流放江南。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秦将白起攻破郑都,屈原悲愤难握,遂自沉泪罗江,以身殉于自己的政治理想。这是他一生的简介和概况,他最著名的佳作就是《离骚》,但离骚即离忧?知他是忧国忧民之人为何离忧?一件事情说明原因。故事是这样发展的,小人张仪布置停当,托子兰引见怀王。他劝怀王绝齐联秦,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怀王是个贪心的人,听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宫中,高兴地告诉了郑袖。郑袖向他道喜,可又皱起眉头:听说屈原向张仪要一双白璧未成,怕要反对这事呢!怀王听了,半信半疑。第二天,怀王摆下酒席,招待张仪。席间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猛烈反对,与子兰、靳尚进行了激烈争论。他认为:放弃了六国联盟,就给秦国以可乘之机,这是楚国生死存亡的事情呵!他痛斥张仪、子兰、靳尚,走到怀王面前大声说:大王,不能相信呀!张仪是秦国派来拆散联盟、孤立楚国的,万万相信不得……。怀王想起郑袖所说,果然屈原竭力反对秦楚和好;又贪图秦国的土地。不禁怒道:难道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双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宫门。屈原痛心极了,站在宫门外面不忍离开,盼着怀王能醒悟过来,改变主意,以免给国家带来灾难。他从午站到晚看见张仪、子兰、靳尚等人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走出宫门,才绝了望。他叹着气喃喃地说:楚国啊,你又要受难啦……屈原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想到亲手结成的联盟一经破坏,楚国就保不住眼前的兴旺,不禁顿脚长叹。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问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劝他不要再发议论了,屈原道:我是楚国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国遇到危险啊!他认为怀王会醒悟,定会分清是非的。只要怀王回心转意,楚国就有办法了。但是怀王不再召见他,他越来越忧愁,常常整夜不眠。他写了一篇名叫《离骚》的长诗,把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已的怨愤都写了进去。离骚就是离忧,人在遭遇忧愁的时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发自己的怨愤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