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的灵魂——端午读《离骚》快哉!快哉!端午节成了国家的法定假日,中华民族应该为此增加了光辉。我们为有屈原而骄傲,他不愧被称为“世界四大诗人”之一!复兴中国文化,应该高扬先贤哲人们真挚的灵魂。端午节的来临,可以吃粽子,可以旅游,可以划龙舟,但更美妙的还是与屈原通心。因为通心能够让我们追忆往昔的闪光,继往开来,活出我们的精彩。通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我相信,只要能够静心地体验到屈原那颗真挚的灵魂,对自己的成长就多少会有帮助。年的非典时期,我曾经在湖南省旅游,特地去了屈原祠。由于是特殊时期,几乎没有游人。记得当时天下着细雨,我打着雨伞,沿着岸边久久徘徊。后又到汨罗江中游泳……现在再读《离骚》,又有一些体会。“离骚”是什么意思?我赞同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离骚》做的题解:“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干脆利落地指出了该诗篇的创作动力以及情绪的基调。刚刚写了一篇文章《“分离”的意义》,是阐述肯·威尔伯《没有疆界》的意义的。感觉关于《离骚》的理解,还可以从心理学以及通心理论的角度做点补充。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其意思是:这世道浑浊没有人能够了解我,但我仍然仰头挺胸,阔步向前,义无反顾。分离,意味着人格的独立、成长、成熟,意味着对“我是谁?”的进一步探索。但是,屈原最后的“分离”是以死亡来实现的,这又应该怎样理解呢?《离骚》的创作,离诗人自尽还有数年的时间。但从《离骚》中,我们已经可以大体窥见他必然的心路历程。(注:下面括号中引文的白话译文,取自网络,作者不详。):诗歌一开头,诗人追溯自己的身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译文: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屈氏的太祖叫做伯庸。岁星在摄提格的建寅之月,当庚寅的一天我便降生。屈原倡导、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失败,受到贬斥。在重大的打击下,诗人从政治的失意转向对自身人格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