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品诗
6.14
端午
■楚辞《离骚经》(选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端午,艾粽香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五月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五月初五叫做端午。
端午民俗
端午节的起源,至六朝已有五种说法:纪念屈原、纪念介子推、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祭“地腊”等等。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深入人心,因此今天大都把端午节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
粽子又叫“角黍”,因其形状有棱角,内裹黏米。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很盛行。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端午节习俗包括赛龙舟、挂艾叶菖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吃粽子等。
宋·郭应祥《南歌子·生世逢端午》
生世逢端午,齐头五十番。
一番须作一般看。
又听竞船箫鼓、沸江干。
不用丝缠臂,休将艾插门。
及时蒲黍漫登盘。
只恐岁华催促、鬓毛斑。
声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