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在阅读不同作品时,一定要抓住特点,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2/5837765.html

#孩童教育#

优秀的文学作品,令人目不暇接,怎样选读我国古代文学名著?

我国的文学源远流长,几千年以来祖先留下的文学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价值的名著也不可胜数,可以说我们一辈子也读不尽。

何况今天的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课余时间又很有限,因此只能选择一些来阅读。那么,怎样挑选和阅读呢?

阅读要有明确目的。比如有些同学为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家感到自豪,自己也很希望成为一位诗人,那就应对诗歌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辉,同时应注意从历代诗歌中汲取营养。

但不可能都读,也不要求一下子全部理解。比如楚辞,屈原的作品是必读的,尤其是《离骚》,更是他的代表作。

但如果一时读不懂,不妨暂时放一放,或浏览一遍,粗粗地了解一下。由于在中学课本中选有《涉江》、《国殇》,那么可选读《九章》中的若干篇,如《惜诵》、《哀郢》;如有兴趣,阅读能力又较强,也可读一读《九歌》中的《天问》。

全篇提出多个问题,表现了作者对旧的传统观念的怀疑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对《诗经》、《楚辞》以后各个时期诗歌的阅读,似可以唐代为重点,特别是五言、七言诗,唐代更是高峰。当然唐诗不必也不可能全读,我以为《唐诗三百首》已够我们中学生阅读的了。

阅读要有好的习惯和方法。有的同学喜欢这本翻翻,那本看看,或看了若干页就搁置一边,另看他书。我认为如果为了选书,对几本书同时翻翻看看是可以的;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同时读几本书也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作为中学生一般的课外阅读,应当读完一本(篇),再读一本(篇),要有始有终。岳飞所说的“未终卷,暂不读他书”,对我们还是有帮助的。

同时,阅读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对于泛读的作品,目的是为了广泛地涉猎,可不求甚解,对精读的作品,要力求含英咀华,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有的名篇,如唐诗和《古文观止》中的一些作品,就值得熟读成诵。青少年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背诵的东西往往终生难忘,毕生受用。

有些内容可能一时不易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水平的提高,日后会逐渐理解,甚至豁然贯通。在中学时代多背诵一些诗文,这是打基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赏析古典文学名著要善于抓住特点。时代不同,作家有别,风格各异,再加上文体不相同,因此,每一作品都有不同个性,各呈特点。

阅读赏析时要根据作品的个性特征确定角度,有的研究其立意构思,有的探索其情节,有的推蔽其语言,有的学习其章法。如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各具特色,是很值得读的。

如韩愈的一些文章气势磅礴,奇崛不凡,《杂谈四、《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就是这样的佳作。才高学瞻的苏轼是相当自负的,但他对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推崇备至,甚至说“平生愿效此作一篇”而竟不能。

可见韩愈的这篇力作是何等的令人倾倒。这篇文章最突出的是具有蕴藉曲折的独特风格,故前人誉为“别出奇径”之作。

我们在赏析时重点就要放在这别具一格的写法上。柳宗元的说理散文则有别于韩愈的雄浑,而以谨严取胜。例如他的《种树郭棄驼传》,除了构思巧,说理透彻,结构尤为谨严。

要善于去芜存精。古人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各人的政治地位,阶级立场,个人遭遇不同,他们的作品必然要反映各自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

我们一定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他们及其作品,既不应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要求他们,也不能盲目地、无批判地全盘接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