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形象和诗中的人物形象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507/4620139.html

“诗人形象”和“诗中的人物形象”

由于“诗言志,诗缘情”,因此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大部分都是“诗人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但是在表达感情的时候,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有时候诗人会选择委婉表达或描写,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替身”来替代诗人抒发情感。那么这个“替身”就是“诗歌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也许和诗人本身形象很相似,也许相去甚远,甚至性别相反。例如我们都熟悉的《离骚》,屈原在诗中描写了“美人”的形象,这个人物有“娥眉”,穿“芰荷”“芙蓉”,手拿“木兰”,饰以“秋兰”,这个外形不是诗人,但其心志与灵魂却是诗人,因此这个人物是“诗歌中的人物”。还有一类“诗中人”会比较直接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例如白居易的《观刈麦》,直接描写了农人的形象,这类诗比较容易判断其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当然诗人也是藉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所以,“诗人形象”和“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两个概念。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需要辨识清楚,究竟是“诗人”还是“诗中人”。

诗人形象:抒情主人公,即我们平常所理解的作者。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词作品中,由抒情主人公塑造出的具体人物。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不等同于“诗人形象”。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都不是其本人。以“他人”的视角,来展现出“他人”的情愫。这一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不论是对“诗人”还是“诗歌中的人”进行解读,往往都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

外在层面——“身份”“经历”“处境”

内在层面——“语言”“动作”“心理”

进而把握“诗人”和“诗歌中的人”的具体形象特点。

而两者各自的表达格式为:

诗人形象:诗歌通过“……”,描写了……的诗人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通过“……”,塑造了……的人物形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