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怀才不遇的作家诗人不可胜数。在此端午佳节,不禁让我想起把《离骚》传播到俄国土壤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她和屈原一样,曾有过一段时间被打击排挤,日子过得很是郁闷。虽后来被平反,却抹不掉一身的伤痕。她的诗作温柔却又力量,后人称她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究竟这位女诗人究竟有什么魔力,经历一番波折后,竟然还能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呢?
01阿赫玛托娃的一生:写作是无人理解的梦想
阿赫玛托娃原名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戈连科。她在年生于乌克兰敖德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俄国海军舰队的一名机械工程师,而母亲出身贵族。她在皇村中学学习,11岁就开始创作诗歌。
在她16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她跟随母亲生活。她在文学上的天分逐渐显露,而父亲却认为这并不是什么正当的职业,并严令禁止她使用“戈连科”姓氏发表任何文学作品。她只好取了外曾祖母的姓氏“阿赫玛托娃”作为笔名。
父亲的反对给了阿赫玛托娃不少的打击。但她并没有放弃。在年,她发表了自己第一部诗集《黄昏》。里面描写了少女面对爱情时的感性与理性。她把这种矛盾与冲突很好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将她们引入了这个感伤的世界。
艺术源于生活。阿赫玛托娃对爱情的感悟,其实来源于第一任丈夫古米廖夫。这个男人疯狂地追求着她,并因为被拒绝而尝试自杀过4次。最终,阿赫玛托娃被这种执着感动,嫁给了她。后来与丈夫成为了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著名诗歌流派“阿克梅派”的代表人物。
阿赫玛托娃、古米廖夫与儿子列夫阿赫玛托娃本来以为古米廖夫会是她一生的灵魂伴侣,可是8年后,他们却因感情破裂离婚。
爱情失意后,她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