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Way当我们谈高考语文的时候

当我们谈高考语文的时候

前言

编者注:这是贾婕妤同学超长语文干货的第一部分,下周将会带来第二部分

备战高考的这一年,和所有理科生一样,我在语文上花费了大量时间。每天坚持的背默和作文素材积累,每周必刷的选择小题,文言古诗练习不能有间断,小阅读选择也要时刻保持手感……课堂上紧紧盯着屏幕和黑板上的重点字句,牢牢记在心里,课后抓紧时间动笔练习,反复纠错与修改。数不清多少次在办公室里与老师交流,多少篇文章在共同修改之后由思路混乱内容空洞变得充实丰富文采斐然……《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只要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有所得。

在我看来,语文学习离不开三个关键词——记忆,练习,思考。

首先,记忆是在高考中得高分的基础。如果没有记忆的保证,再强的理解能力也无济于语文的学习。

其次,熟能生巧是不得不信的真理。语文和许多理科科目有相似之处,都离不开反复的练习,而语文的练习不只是为了练出速度,更是为了积累经验,找寻规律,培养语感。

最后,思考总结是进步的直接原因。思考会让做过的习题更有价值,避免再次出错;也能让简单的知识举一反三,收获更多;更能帮助我们透彻地理解老师的指点,将老师所讲的普遍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独有的财富。

语文高考中的每一个小题,都值得我们花费大量时间仔细研究,寻找规律,勤于练习,不断反思。

“三道都错也是常有的事”

首先是小阅读的三道小题。

我依然记得模考中三道题全错的悲惨经历,通过这一年日复一日的练习思考,最终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具体如下:通读文章,寻找关键词句,将文章划分为几部分,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仔细阅读每个题目中的要求,在文章中找到每个选项所对应的准确的完整的范围,再逐字逐句地和题目中的选项进行比较;勾画出不同之处后,也不可断然下结论,还需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整体分析,判断出这些“可疑之处”到底是陷阱还是答案。一般情况下,第一小题主要考察较为简单的原文内容转化,重在找准细节,不可粗心大意;第二和第三小题主要考察深层次的理解与判断,需要认真思考,辨别真假。

在我看来,应对这三道题最有效的方法是牢记出题“陷阱”,在最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寻找答案。再加上将字句分析和整体思考结合,便能轻松应对。小阅读出现在试卷的第一题,不免使人感到压力。不妨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做题顺序,使整套卷子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文言文的分数是用无数翻译本垒起来的”

记得从高二开始,文言文全篇翻译便是常态。从课后自主翻译,查阅古汉语词典,到课堂上的现场翻译,订正错误,再到课后的总结积累,文言文这个大难题最终被解决。

具体到每个小题来说,断句题需要技巧和语感,既要把握主谓宾的句式结构,又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