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风格的国学入门课

北京治疗白癜风新技术 http://www.zggylt.com/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晋如研究诗古文辞30年,其新近出版的《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一书,从《诗经》讲起,认为诗古文辞是中国文学的正脉,风雅是中国文学的根本特征,从风雅、人格、文格等别开生面的角度进行赏析,对中国文学的主流文体和主要作家作出独有阐释,新见迭出,启人心智,不止于作品的详细解读,更   《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是一部极具风格的国学入门课,是对中国经典文学的内视。作者意在通过体悟中国各经典文体,及各文体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描画出中国的文脉。依作者观点,中国文脉由“风雅”二字可以尽之。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流传千古的中国文学,其文字都必须是雅或近于雅的。由此,作者从《诗经》讲起,彰显古人风雅之道。顺着这条文脉的主线,他讲屈原《离骚》中的心迹、司马相如的士人风骨,李杜文章的光焰万丈。晋如先生推崇《古诗十九首》,重视其淳雅之美、闳约逸致,更以专章推介了陆贽,赞其骈文。此外,他赞扬欧阳修和苏轼文章的气节,且与其在心灵上达到某种契合与共鸣。

  《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一书文学观点鲜明。在该书中,作者澄清了文体之间的根本区别。书中讲了“诗”和“辞赋”的区别,又概括出了诗人人格的三个特征,即遗世独立、精神自由、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认为,从创作的作品性质看,屈原应被称作辞人。本书谈到,韩愈文章的价值在于其有法度,便于后人摹习,而其文章的问题在于未能做到“修辞立其诚”,以其所作《平淮西碑》与柳宗元的作品比较,足见二者之高下。作者认为,欧阳修为人耿介,其文一是简洁,二是富于感情,由此更为其推崇。他认为只有敦厚的心灵,才能“吟唱”出可以温暖他人的诗歌;所谓的文辞能力,就是运用文字的分寸感和节奏感……诸如此类的见解在书中比比皆是。由此,读者可以充分领悟到名家名作,以及了解他们文风与人品的优劣所在。

  《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徐晋如先生每论名家名作,总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他倡导在实践创作中领悟、感悟古人作品的意旨所在。他在书中精确指出了诸多名著和文体的特点,例如《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楚辞》则多为六言、七言;乐府诗属于音乐文学,必须要考虑如何传唱的问题,重视叙事;五言古诗兴起于汉代,七律在唐代走向成熟;《古诗十九首》是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座诗歌“丰碑”……看《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犹如听大学教授在课堂上的精彩讲述,读者将受益匪浅。

  徐晋如和《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让文脉这一条看不见的文学金线变得清晰可见,也正是中国文脉使我们古老的文化一直保持着生机,让我们古老民族健康成长。可以说,本书在正本清源、接续文脉方面的确有很大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5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