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题金陵十二钗》诗的终极解读
整子.8.28
曹雪芹在他的《金陵十二钗》中题写了二首诗歌,第一回标题诗一首,最后一回回末一首,都是五绝。我称它为“题《金陵十二钗》”。
1,见于甲戌本第一回的题诗: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见于:红楼梦已尽,朱门痴未完。 荒唐又辛酸,世人同悲幻。注释:
满纸:这是指一间的未整理的稿纸为直觉观察的依据。因此,才有“披阅”的说法。什么叫做“披阅”?有的理解成或者写成“批阅”这是不对的。“批阅”一般是指对文书,公文的上级对下级的指示批文,或者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阅览。有的人理解为“一批一批的阅览”或者“写批语评论的样子进行浏览”,或者“披着大衣在冬天里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阅览”等等都是不正确的。而“披阅”的意思是指把稿纸一张张摊开,进行分辨,校对,整理,查看故事情节的上下文连接情况,然后集成一定的数量,标志目录,一摞摞分开摆放,便于整理文本内容。
《北史·韦孝宽传》:“虽在军中,笃意文史,政事之馀,每自披阅。”
唐·白居易《东林寺白氏文集记》:“昔余为江州司马时,常与庐山长老于东林寺经藏中披阅远大师与诸文士唱和集卷。”
方以智《东西均·不立文字》:“吾所读者玄黄五彩之编、万物短长之籍,因龙马之章句,纪奇偶之号数,仰观俯察,近取远取,遂旷览两仪未兆之先,得混沌氏之宝藏,虚空披阅,行行过目,循环不释,亲自师承而思之、学之。”
荒唐言,荒,大也。唐,空也。《庄子·天下篇》:“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以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独处。”甲戌(靖藏)眉批:“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意思是指此书有庄子之文的天马行空之思,行云流水之妙。
辛酸泪,指都是肺腑之言。
作者,并非曹雪芹指自己,而是指原作者吴梅村。
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意思是说,对于此书,我也不大理解作者的意思,只有作者自己一人知道。
红楼梦已尽,这个句子根据后面“朱门痴未完”来读,正确读法是“红楼---梦已尽”。指书的内容到此终结。
朱门,见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背朝华於朱门,保恬寂乎蓬户。”“朱门”同“蓬户”相对,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指富贵人家。这也正是曹雪芹对《红楼梦》此书的认知切入点。
这二首五绝,笔法一致,水平相当,确证是同一人所写。每一句都是按照对仗的格式进行的,可见不说曹雪芹水平如何,但在清朝康熙末年,一个个明朝遗老的大文人名士相继去世,能做出这样的诗歌,应该至少也是属于中等水平的文人。而我们再来看一看程高本的回回末题诗: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这首诗歌就毫无水平可言,应该就是一首根据癸酉本的第回回末题诗的内容来进行胡乱篡改的。基本词语未动,但形式已经改变,变成了一首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