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随笔小学三年背诵了篇古诗文

好吧,回首一望,真是难以置信,儿子小学三年级之前竟然背诵了篇长短不一的古诗文,注意,不仅是古诗,还有古文。这是一件很令他为难的事么?不,他每天其实只花费10分钟左右的时间背诵,整个过程,他真的很放松,而我也很开心,在那三年,我为儿子讲解这些篇章与他讨论这些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这使我们建立了共同的话语系统。譬如,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放学回家时,都要在地铁里看《孔子是如何炼成的》,他对这个讲座非常痴迷,看完之后还时常和我探讨,对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大胆地提出了质疑……

儿子的国学启蒙是从5岁半开始的,所用教材是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主编的《中华古诗文读本》(共12本),按十二地支顺序划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为注音读本,有简注。共篇,其中有很多古文是高中才会学到的。最好的是,它附有朗诵光盘。

对每本集子的学习,我们都走了朗读、解读、背诵、考核四个程序。总体上儿子是没有反感的,有时甚至很愉悦。

原因有四:

一是他对作者生平及其时代背景,非常有兴趣,总是主动要求了解;

二是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记忆和理解,使学习变得丰富有趣。比如听CD朗读、自我绘画表达、观看相关电影、唱颂、家庭背诵比赛;

三是针对每篇文章的思想和每首诗的意境,联系现实做亲子讨论,讨论他在家庭中、同学间、朋友间、社会上所遇到、所观察到的事情,面对这些事情如何思考与处理;

四是我们在幼升小择校时就择了一个古诗文特色学校,该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学生每到图书馆背诵完一本集子后,即可以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得到奖状并与校长合影,且将照片公布到网站上,年级还有评比,到最后一本集子背完,可以穿博士服与校长再合影并获得奖品。

三年中,我们背诵的速度是每学期两本。然而,按编者的意图,应是小学6年,每学期1本,6年正好12本诵完。但是,我希望在小学期间能给儿子留些时间做系统的梳理。

花这么多精力,到底值不值?

如果单从记忆这个角度看,他背诵过的60%内容都忘记了,好似不值。

这样的背诵固然是快背快忘,却使他掌握了很好的记忆方法,而记忆能力也随之得到强化,这就像弹钢琴一样,弹过的曲子,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只能熟练演奏最近新弹的曲子。但是,基本功有了,重拾以前的曲子很容易,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与理解能力也非昔日可比。

从一个人内在的角度看,儿子的收获最大,持续三年时间,他的思想深度有了,思辩能力强了,有时甚至可以充当我的心理辅导师了。

系统的、复杂的、艰涩的古文学习对于同龄人来说,始终是艰难的,而他能从始至终坚持并完美、如期地完成,这整件事锻练了他的意志力,也使他很有成就感甚至优越感;从实用主义来说,他真的还不能将那些名人名句、诸子思想用于他的作文与言语行为上,但,可喜的是,他对文、史、哲相关信息变得非常敏感,那些种子会随着时光的推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慢慢地等……至少,我们等来了国家对母语学习的重视。

意外的收获是,我们几年的坚持和成果得到了朋友们的认同和赏识,如此,才有了大榕树国学堂,儿子才了很多师弟、师妹。

师弟、师妹们也很有福,基于以往学习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国学堂没有采用那12本教材,而是梳理出了学习次序更合理、思想内容更有价值、更适合儿童的一套教学体系。

看一看我整理的这张简表,它们几乎涵盖了初、高中大部分内容。

中华古诗文经典读本简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计12本)

朝代

作者

集子、文章

主题

春秋

老子

德经44章

德经72章

名与身孰亲

民不畏威

老子

道经8章

道经9章

上善若水

持而盈之

老子

道经33章

德经45章

德经81章

知人者智

大成若缺

信言不美

老子

道经22章

德经63章

曲则全

为无为

老子

道经7章

道经25章

天长地久

有物混成

老子

德经41章

德经71章

上士闻道

知不知

老子

德经66章

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

老子

道经32章

德经43章

道常无名

天下之至柔

老子

道经34章

德经56章

大道氾兮

知者不言

老子

德经48章

德经73章

为学日益

勇于敢则杀

老子

道经1章

德经42章

道可道

道生一

孔子及弟子合编

论语:子罕篇

:为政篇

:颜渊篇

:述而篇

:里仁篇

:子罕篇

:学而篇

:雍也篇

:述而篇

:卫灵公篇

:学而篇

:为政篇

:里仁篇

:里仁篇

:述而篇

:子罕篇

:宪问篇

:季氏篇

:学而篇

:为政篇

:雍也篇

:述而篇

:子张篇

:雍也篇

:述而篇

:颜渊篇

:里仁篇

:公冶长篇

:雍也篇

:述而篇

:宪问篇

:为政篇

:泰伯篇

:子罕篇

:卫灵公篇

:雍也篇

:述而篇

:子罕篇

:宪问篇

:季氏篇

:泰伯篇

:子罕篇

:子路篇

:公冶长篇

:泰伯篇

:卫灵公篇

:阳货篇

三军可夺帅

温故而知新

君子成人之美

志于道

德不孤

子在川上曰

君子食求无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德之不修

吾尝终日不食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三人行

后生可畏

以德报怨

君子有九思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贤哉,回也

饭疏食

博学而笃志

质胜文则野

君子坦荡荡

仲弓问仁

见贤思齐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知者乐水

默而识之

君子道者三

子夏问孝

士不可以不弘毅

子绝四

子贡问为仁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莫我知也夫

益者三乐

恭而无礼则劳

知者不惑

君子和而不同

各言尔志

笃信好学

子张问行

由也,女闻六言六弊矣

西周到春秋中叶

木瓜

汉广

芣苢fuyi

静女

伯兮

关睢

伐檀

七月

蒹葭jianjia

投我木瓜,报之以琼琚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孙武

孙子:谋攻篇

凡用兵之法

左丘明

《国语:晋语》

《国语:周语》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

邵公谏厉王弭谤

郑人游于乡校

管仲

《管子:弟子职篇》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周易

易传:系辞下

易传:系辞上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一阴一阳之谓道

战国

孟子

告子章句上

尽山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下

告子下

离娄章句上

尽心章句上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上

尽心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公孙丑上

万章下

尽心章句下

离娄章句上

尽心章句上

万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

鱼,我所欲也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者多助

居天下之广居

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广土众民

钧是人也,或为大人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君子有三乐

老吾老

桀纣之失天下也

仲尼亟称于水

仁,人心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一乡之善士

浩生不害问善

三代之所天下也以仁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万章问友

有为者辟若

掘井

夫子加齐之卿相

庄子

知北游

天运

逍遥游

齐物论

应帝王

秋水

秋水

养生主

天道篇

秋水

列御寇

胠箧篇quxie

天下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孔子见老聘归

北冥有鱼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

南海之帝为倏

庄子钓于濮水

秋水时至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天道运而无所积

惠子相梁

宋人有曹商者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hu芴漠无形

屈原

《国殇》

《桔颂》

《九哥》

《离骚》

操吴戈兮披犀甲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素华

朝发朝发轫于苍梧兮

宋玉

对楚王问

公孙龙

《公孙龙子:白马论》

白马非马

尉缭

《尉缭子:治本》

苍苍之天,莫知其极

道家

《黄帝四经》

法度者,正之至也。

韩非

《韩非子:解老》

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列御冦

《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高山流水)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吕不韦

《吕氏春秋》

贵公篇

季冬纪

季冬纪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天下轻于向,而士以身为人。

墨翟

《墨子:非命上》

: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

荀况

荀子:劝学篇

荀子:正名篇

荀子:修身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心也者,道之工宰也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

李斯

谏逐客书

臣闻地广者粟多

孔鲋

孔丛子:论书

子夏读书既毕,而见于夫子。

西汉

刘向

《战国策:齐策一》

《礼记—学记》

《礼记—大学篇》

《礼记—中庸》

《礼记—檀弓下》

《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

《礼记—学记》

《礼记—学记》

《礼记—礼运》

邹忌修八尺有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诚者,天之道也;

孔子过泰山……苛政猛于虎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仲尼祖述尧舜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

大学之法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贾谊

《论积贮疏》

仓禀实而知礼节

刘安

《淮南子—泛论训》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司马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报任少卿书》节选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

扬雄

《法言—修身篇》

圣人耳不顺乎非,口不肄乎善

韩婴

《韩诗外传》

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

东汉

汉乐府

《长歌行》

《江南》

《子夜四时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

崔瑗

《座右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王符

《潜夫论—慎微》

《潜夫论—实贡》

凡山陵之高,非削成而崛起也,必步增而稍上焉

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忌危;

刘桢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张衡

《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三国

曹操

《观沧海》

《龟虽寿》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曹丕

《典论-论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植

《七步诗》

《野田黄雀行》

《洛神赋》节选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余从京师,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阮籍

《达庄论》

《咏怀》其53

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诸葛亮

《前出师表》

《诫子书》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岩连山,略无阙处。

两晋

傅玄

《傅子一则》

古之仁人,推所好以训天下,而民莫不尚德。

王羲之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

李密

《陈情表》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左思

《咏史》其五

《咏史》其二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陶渊明

《移居》其二

《桃花源记》

《归田园居》其一

《归去来兮辞-序》

《五柳先生传》

《杂诗》其一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郭象

《庄子序》

夫庄子者,可谓知本矣,故末始藏其狂言,言虽无会而独应者也。

南北朝

吴均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南朝宋

范晔

《后汉书—列女传》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南朝宋

鲍照

《拟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南朝齐梁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和云,清流见底。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

南北朝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颜氏家训—勉学》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北朝

民歌

《木兰诗》

《敕勒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敕勒川,阴山下。

隋朝

唐朝

孟浩然

《春晓》

《过故人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春眠不觉晓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王昌龄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末还。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山居秋暝》

《鸟鸣涧》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送元二使安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李白

《静夜思》

《将进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

床前明月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噫吁戏,危乎高哉!

杜甫

《望岳》

《春夜喜雨》

《春望》

《登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石壕吏》

《兵车行》

《蜀相》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

好雨知时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忆江南》

《钱塘湖春行》

《琵琶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杜牧

《江南春绝句》

《山行》

《泊秦淮》

《阿房宫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温庭筠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书》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可征者。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江雪》

《黔之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韩愈

《马说》

《师说》

《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刘禹锡

《陋室铭》

《乌衣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王翰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瑟琶马上催。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孟郊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贺知章

《咏柳》

《回乡偶书》其一

碧玉妆成一树高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李贺

《雁门太守行》

《金铜仙人辞汉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高适

《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韦应物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杨炯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王之焕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志和

《渔父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五代十国之南唐

李煜

《虞美人》

《浪淘沙》

《相见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璟

《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北宋

苏洵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水调歌头》

《前赤璧赋》

《定风波》

《江城子密州出猎》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玍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

《岳阳楼记》

《渔家傲》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欧阳修

《卖油翁》

《踏莎行》

《醉翁亭记》

《祭石曼卿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少令史李易,至于太清,

曾巩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王安石

《泊船瓜州》

《读孟尝君传》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虎豹之秦。

程颐

《明道先生墓表》

先生名颢,字伯淳,葬于伊川。

张载

《西铭》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周敦颐

《爱莲说》

《太极图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柳永

《望海潮》

《八声甘州》

《雨霖铃》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

李清照

《夏日绝句》

《如梦令》

《一剪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晁补之

《盐角儿亳社观梅》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宋祁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榖皱波纹迎客棹。

秦观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周邦彦

《苏幕遮》

《兰陵王》

燎沈香,消溽暑。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黄庭坚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司马光

《训俭示康》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

南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朱熹

《观书有感》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夫尧、舜、禹,天下之大圣也。以天下相传,天下之大事也。

陆九渊

《语录一则》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叶绍翁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文天祥

《过零丁洋》

《正气歌》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姜夔KUI

扬州慢

淮左名者,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陆游

《卜算子咏梅》

《病起书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陈与义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岳飞

《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陈亮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金代

元好问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丘处机

《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

元朝

马致远

《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王冕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澹墨痕。

萨都剌

《念奴娇登石头城》

《满江红金陵怀古》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关汉卿

《窦娥冤》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明代

于谦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顾炎武

《精卫》

《与友人论学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刘基

《卖柑者言》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杨慎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袁宏道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王阳明

《大学问》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归有光

《吴山图记》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游园》

鸟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明末清初

张岱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徐灿(女)

《踏莎行》

芳草才芽,梨花末雨,春魂已作天涯絮。

清代

彭端淑

《为学一首示子侄》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李渔

《梧桐》

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举世习焉不察,予特表而出之。

袁枚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赠梁汾》

《长相思》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龚自珍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魏源

《默觚》

用智如水,水滥则溢;用勇如火,火烈则焚;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曾国藩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节选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

戴震

《答郑丈用牧书》节选

立身守二字曰不苟,待人守二字曰无憾。

谭嗣同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清末

秋瑾(女)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近代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节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立则国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年代不详

《钱鹤滩》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