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推荐高质量图书贾平凹访谈录,情

今日推荐:《贾平凹访谈录》作者:走走。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五、收藏——姓贾便与石有缘

古语说,神归其位,物以类聚。我想能得到您存的那只特大土罐。您不要急。此土罐虽是您存,却为我爱,因我收集土罐上百,已成气候,却无统帅,您那里则有将无兵,纵然一本巨大,但并不是森林,还不如待在我处,让外人观之叹我收藏之盛,让我抚之念兄友情之重。当然,君子是不夺人之美,我不是夺,也不是骗,而要以金购买或以物易物。土罐并不值钱,我愿出原价十倍数,或您看上我家藏物,随手拿去。古时友人相交,有赠丫环之举,如今世风日下,不知兄肯否让出瓦釜?

信发出后,日日盼有回复,但久未音讯,我知道芦苇必是不肯,不觉自感脸红。正在我失望之时,芦苇来“此士罐是我镇家之物,你这般说话,我只有割爱了!”芦苇是好人,是我知已,我将永远感谢他了。我去拉那巨大土罐时,特意择了吉日,回来兴奋得彻夜难眠,我原谅着我的掠夺,我对芦苇说:物之所得所失,皆有缘份啊!

现在,巨大土罐放在我的家中,它逼着一些家什移位于阳台上,而写字台仅留给我了报纸一般大的地方。我在想,这套房子到底是组织上分配给我住的还是给土罐住的?这些土罐是谁人所做,埋人谁人坟墓,谁人挖掘出土,又辗转了谁人之手来到了我这里?在我这里呆过百年了又落在哪人手中,又有谁能还知道我曾经收藏过呢?土罐是土捏烧而成,百年之后我亦化为土,我能不能有幸也被人捏烧成土罐,那么,家里这些土罐是不是有着汉武帝的土,司马迁的土,唐玄宗或李白的土?今夜,月明星稀,家人已睡,万籁俱静,我把每个土罐拍拍摸摸,以想象,在其身上书写了那些历史的人名,恍惚间,便觉得每个土罐的灵魂都从汉唐一路而来了,竟不知不觉间在一土罐上也写下了我的名字。

走走:现在家里最值钱的一样是?

贾平凹:严格讲没有啥特别值钱的东西,因为在我心目中都值钱,因为我不流通它,它就没有市场价,只有我家的价,只有我自己觉得这个造型好,其实别人也不一定喜欢,但我喜欢。

收藏里边也有好多很奇怪的事情,我给你说个例子,真实例子,这别人写过我一篇文章,就是雷抒雁,一个诗人,他是我的老乡。有一年我弄一块金香玉,金香玉你知道吗?有钱难买金香玉,就是发香气的石头,其实它是古香木化石。传说当年那个香妃其实身上就戴了这种石头,倒不是说她身体能散发出多少香味,其实就是石头的香味。它那种香拿现在来形容,就是咖啡、可乐那种味道。当时我就拿了这一件,虽然是丑男人吧,但我身上喜欢挂挂件,然后那年我就挂着那金香玉了,到北京以后,不是人有好东西经常爱显摆吗?也是人性的一个弱点。然后我几个老乡里面有白描啊这一帮子乡党聚会,白描请到他家去吃饭,吃完饭以我吧我说我这儿有金香玉,当时说拿出来叫大家看一下,大家都立着,当时在场连我六个人,我那金香玉这么大,大家看了都很惊奇,白描他老婆最后看,最后要交给我,她交给我的时候我还没接住她手就放了,哗一下就摔下来,当时下面就是一个玻璃茶几,哗一下就溅了,它那个化石吧它脆得很,当时我说肯定一人一块,六个人肯定能分六块,大家就开始找,果然找到六块。然后我当时说,赶快拿笔把这场事记下来,叫分香散玉,反正就是写过四个大字,然后记载这个晚上发生的事情。过后雷抒雁,就是现在鲁迅文学院院长,他专门在《人民文学》上写了一篇文章,记载这个事情,这是个真事情,你都想象不到,它还有意思吧,这都是收藏里边发生的事情。收藏里边它这个故事多了,你要说这每一件东西它都有来历,它来历都不一样。

附:分香散玉记

文/雷抒雁

年11月某日晚,时近子时,位于北京西北角一寓所里,“啪”然一声脆响,一方稀世古玉,跌落玻璃茶几之上,只见那玉佩轻轻弹起,随即碎成几块,落在地上。一时之间,举座愕然,六双眼睛盯着碎玉,黑脸、白脸、黄脸、粉脸,顿成灰面。宝玉之主人贾平凹连声说:“天意!天意!”

古人说,宝物归化,必有先兆。细想几个月来,天下之不平静;先是巴尔干战事如火如荼,后又土耳其地震连连,延及台湾地动山摇,阿里山塌落,日月潭塞阻;再后来,又是巨风,又是暴雨,从南美吹到北美……世界不平若此,宝物岂能安宁。愤然一跃,粉身碎骨,亦在情理之中。其时,举座目瞪口呆,似觉东海激荡,昆仑摇撼,连说一声“可惜”都已忘记。不知这一夜地震台灵敏的测震指针可曾划下一些剧烈的痕记!

事情原委如下。

这一日,贾平凹先生荣获“中国石油铁人奖”,在人民大会堂得一奖牌并三仟大洋,晚上庆宴之后,一群京内朋友邀聚白描先生家中闲聊。一并六人,贾平凹、雷达、李炳银、雷抒雁以及白描和夫人毕英杰。

入座、看茶,然后照例是一番东拉西扯,寒喧、叙旧、高侃。

雷达先生不失时机,从脖下扯出一块玉佩说是近日得一古玉,上有阴文刻字,不曾认识,想请诸位看看,大家传阅,果然是一方好玉,明亮透彻,雕工精巧,只是仍然无人认得那篆刻的字。雷达听到众人评说,面有得意之色,悄然收了玉佩从领口塞进衣里,贴肉暖活去了。

时下京城文人,弄玉成风,且俱说是古玉。某一日,有朋友神秘之极从衣底掏中一块白玉示我,说是汉玉。细审是一只玉蝉,八刀形成,上有泥沁,不敢轻否。古董专家赵汝珍先生著书力辩秦汉之玉难以传世至今。依据是《玉纪》一书中说:凡玉在土中五百年体松受沁,千年质似石膏,二千年形如朽骨,三千年烂为石灰,六千年不出世则烂为泥土矣!秦汉距今二千年以上,便是有玉,已烂为石灰,涂墙尚可,如何能晶莹可爱!当然,这是闲话,未必可信,今夜也不宜出口。

看罢雷达的玉佩,贾平凹先生便有些耐不住了,一脸神秘,说:“我也有一块玉。”说着贴脖领子掏了出来。

李炳银坐在就近,便靠近前去,赏那宝物。

平凹不肯从脖子上卸那玉佩,凑近前去翻看,拉拉扯扯,多有不便。炳银看罢连说:“不错,不错!”,平凹益发高兴,又说:“再闻一闻!”炳银凑近脸去,几乎贴近了平凹嘴巴,闻了闻,说:“咦,怎么有一股香味!”

平凹忙忙将那劳什子塞进衣领,说:“知道吗?金香玉!”

“金香玉?”众人一愣。

平凹慢慢说道:这是稀世之物,除发现该玉的老人之外,得此宝玉者,世上仅有三人,一是前国家领袖华国锋,二是陕西省现任某领导,余下就是他自己了。平凹文章写得奇丽,人也极富才情,收藏诸般古董,早有名声。讲起这些故事来,总是神秘有加,诡谲不测。立时,众人就来了兴致。

雷达急着要看这“金香玉”,又觉凑上前去,动作不雅,便连声喊道:“卸下来!卸下来!”

想来这方佩玉是平凹极为钟爱之物,一条细绳系在脖颈,那绳子又十分紧短,戴卸均不方便。眦眦委委,拉拉卸卸,红绳差点没把一双耳朵刮了下来。

这一卸,却是祸事的开端。《玉藻》一书早有提醒:“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大约这一去身,就埋下不祥。

雷达握玉在手,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果然,那一方玉,倒像是一片巧克力,浓重的色彩里,透着一股异香。

众人争看,平凹便不紧不慢讲起这金香玉的来历。说是陕南某地,有一老人偶在一处山洞,碰见一块有香味的石头,便搬了回去;后来,被地质部门认定为稀世珍宝“金香玉”,再去找,则山塌洞灭,迷不知处。后来,只是偶然的原因,有这三方行诸于世,剩余的玉料老人便秘不示人了。

既是绝品,就更让人爱不释手。一遍传罢,毕英杰女士复还给平凹,谁知就在递接瞬间,一失手,只听嗄然一声那方玉掉落在茶几之上。平凹是奇人,听声之后,先是一惊,接着闭目伸手,连叫:“六块,六块!”那声音怪异,像是祈祷,又像是判定。

众人静下神,俯身去拣,果然六块。平凹说:“如何?玉是灵性之物,知道诸位心私爱之,又不便说出口;且只一块给谁也不合适。如今碎了,在场共六人定然是六块。每人一块,拿去吧!”

这虽只是个意外事故。但奇在六人恰恰六块,各有一份。就算是巧合,也巧得出人意料。平凹的呼声犹在耳边,益发多了神秘色彩。白描怪得妻子失手,心中颇为不安,对平凹说:“我将这一块托人以金子镶嵌给你,留个纪念吧!”

这倒让我想起“金香玉”的名字来。早听人说过这三个字,原以为是“金镶玉”。曾查遍《辞海》,什么“金香玉”,“金镶玉”俱无,倒是有“金枪鱼”。王逸在《离骚序》中说:“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这里有便是有“金相玉质”,说的却是离骚之经典性。且“金相玉”,亦与“香”字无干,难以概括平凹这块宝玉之特点。

俗语说:“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一回中,那西门庆一日夜间归来,悄悄碰见妻子吴氏焚香祝祷,希望上天能为西门家族赐上一子,传递香烟。西门庆暗里听见,心为之一动,悔与妻子先前反目,上去一把抱定,说道:“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听你之良言,辜负你的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过后知君子,方才识好人。”看来,这“荆山玉”三字多数被人读转音,成了“金香玉”。

“荆山玉”,典出和氏壁的故事。那卞和得荆山璞玉,先献厉玉,以为顽石,被断了左脚;再献武王,依然不识,被斩了右脚;后献文王,剖之果得美玉。卞和有一段话说得好:“吾非悲刖也,悲之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如今,平凹得“金香玉”,虽然于书无载,但却是异物,不敢漫指“贞士”言“诳”。不过,我对平凹说:“玉贵温、润、坚、密。不曾听有香味之说。再则,玉有红、蓝、黄、白、黑、青。也不曾见有咖啡巧克力之色。你这块玉,我疑为古檀香木之化石。历尽万千年,香味犹存。”若论相玉,我等都皮毛得很,也就无人说是说否。

令我惊愕的是,往日人皆道平凹啬吝,悭财滞物,此时则见其大将之风。看见玉碎,先是一震,脸色一暗,心中之苦、之痛,无以言表;瞬间,复归平静,一口谢绝了白描要以金镶玉之求,说是:“玉有玉缘,今日六人,果为六块,正是得其所哉!这倒是祥瑞之吉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