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屈原的故乡楚国,地处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商周之际,虽然中原各国总是把楚视为蛮夷之地,但它的文化水平并不比中原各国低。和中原国家一样,楚国也有自己的国史和古代流传下来的丰富典籍。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交往极为频繁,南北文化进一步得到交流。楚国更有机会吸收大量中原文化。公元前年,东周王室内乱,周宗族有人带着大批典籍转移到了楚国。这不仅加强了中原文化对楚文化的影响,而且为楚国成为战国时代南方文化艺术的中心提供了条件。独具一格的楚文化,就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族人民长期丰富多彩的创造为基础,并接受了中原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后形成的。这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能成为新体文学《楚辞》的故乡,孕育出新的“骚体”的巨匠、楚辞的代表作家——大诗人屈原的历史渊源。《楚辞》有个显著的特点:在句中或句尾普遍带个“兮”字。据清代音韵学家考证,“兮”字的古音就念“啊”,和现代口语词一样。这种带兮字的诗体,原来并不是屈原首创。远在屈原以前,早可追溯到《诗经》里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汝、汉地区的一些作品,如《周南》、《召南》中的某些诗篇;晚的如春秋战国间的《接舆歌》(见《论语·微子》)、《楚人歌》(见《说苑·正谏》)等楚地民间歌谣。这些诗歌的句子里多带有“兮”字。可以说,它们就是《楚辞》的先驱。屈原,又叫屈平,是楚武王子瑕的后裔。瑕原食采邑于屈,因以为氏,故屈原也就称屈氏了,所以,屈原和楚国国君同姓。屈原的生年尚有不同推测,大约生于公元前-公元前年间。公元前年,楚国的国都被秦军攻破,屈原随同流亡的人民到了今长沙以北的汨罗江。在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下,强烈的爱国心,使他痛感不能苟活下去,于是在这年阴历五月初五日投江而死。据传后世五月初五“端阳节”划龙船、吃粽子就是为纪念屈原。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文学上取得了极其光辉的成就,而且是一位具有远大抱负的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年轻时代就从事政治活动,20岁时就当了“左徒”(仅次于宰相、令尹的大官)。他对当时的形势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又善于外交辞令,因而曾深得楚怀王(前一前)的信任,常常参与机要,被委以重任。屈原对内主张任用贤能,厉行法治,使国富民强;对外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照当时的局势看,如果以秦国为首实行连横,天下就将统归于秦。但如果东方各国以楚为首实现合纵抗秦,楚就将成为天下统一的中心。但是,屈原的才能和对内对外的主张,受到以上官大夫为代表的旧贵族保守势力的妒忌和反对,他们在怀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并免去了屈原“左徒”的官职。于是,屈原不得不离开王廷,政治抱负也不能实现了。屈原非常悲愤。在他流落各地的过程中,眼看国势日衰,而自己又无力救国救民,心里郁郁不乐。在这种沉重的心情下,屈原写出了伟大的诗篇——《离骚》。《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全诗共有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在这篇诗中,屈原借助于神话传说和宇宙间奇丽的景象来抒发他的悲愤,倾吐自己的忠贞与抱负。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丰富的幻想交织在一起,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密切结合的杰作。所以后人也就把楚国这种新体裁的文学称为“骚体”文学,也有因此称作“屈体”的。除了《离骚》外,屈原的作品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九歌》共有11篇,包括凄婉的恋歌、悲壮的挽歌和庄严肃穆的祭歌。据研究,它是屈原根据春秋战国间流行于楚国民间的祭神的歌舞词加工提炼写成的。其中除《国殇》一篇是祭为国牺牲的将士外,还有祭祀山川河岳的《山鬼》、《河伯》、《湘君》、《湘夫人》;祭祀太阳神的《东君》;祭祀云神的《云中君》等篇。在这些篇章中,诗人以极为丰富的想象力,生动描绘了各种神的衣着服饰、住处、生活等情况。像《山鬼》这首诗,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若有人兮山之阿(深山岩谷间),被薜荔(一种香草,或说为木莲)兮带女萝(女萝是一种丝状的植物)。既含睇(笑眯眯的眼)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时而女神又出现在“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云飞扬的样子)兮而在下。”屈原把那女神出现在山谷间、云端下的情景,衣着装饰和秀丽含笑、身材窈窕,使人爱羡的美貌姿态及其神灵行止的气氛,描写得极为生动形象,好像这位美丽的女神就在我们跟前浮动。这些诗歌还是屈原早年的作品,但从中已可以看出,他在学习民歌和吸取民间文学营养以及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方面,都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屈原的诗歌,在《楚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战国诗歌的顶峰。屈原最奇特的诗篇还应算《天问》。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从头至尾使用疑问语调,一口气提出了个问题。为适应提问的需要,语句既变化多端,又基本保持四言一句,形式不呆板,语言流畅而自然。《天问》这篇长诗,涉及的内容极广,名为天问,实际上是天上人间、大地万物、历史传说、宗教信仰、人生观念等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充分显示出了诗人的渊博学识和大胆的怀疑精神。因此,它在我国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楚辞》中的名篇《招魂》,有人认为是屈原为楚怀王招魂而作,也有人认为是屈原的学生为屈原招魂而作。谁做的我们暂时存疑。但是《招魂》却是《楚辞》中十分有影响的篇章,因此,这里也要谈到它。《招魂》的最大特点,是大量吸收了楚国民间挽辞的丰富营养。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招魂的习俗,在山东南部(战国时代这里曾与楚地邻近,公元前年楚灭鲁占有其地),还有类似的歌辞流行。据有关材料讲,在那里曾长期流行有“荡荡游魂,何处留存?或在庙宇,或在山林,天神地神,门神灶君,招魂还家,复起精神”之类的民间招魂辞。春秋战国时代,在民间,尤其是南方的楚国,类似的招魂辞一定很多,招魂之风一定极盛。马王堆汉墓帛画帷幕上面挂着縠璧玉璜,这不正是《招魂》中的"挂曲琼些"(意思是悬挂着玉钩),“结琦璜些“(意思是帷帐皆用绮缟一类的细丝织物编着玉璜作装饰)所描绘的情况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楚辞在吸取民间歌词养料方面的某种痕迹。因此可以说,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学习和运用楚地民间歌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楚国的历史与现实生活进行再创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取得光辉成就,达到新的高峰的伟大诗人。他创立了中国文学的新体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航道。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屈原对我国文学的影响才那样巨大深远。在他的影响下,当时就有宋玉、唐勒、景差等大诗人。尤其是宋玉,成就最大,他和屈原并称屈宋。到汉代,学习楚辞的人更多,汉赋就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经典中国通史》(16册)+名家书法作品小店¥¥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战国史话》。《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