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窒息的视频强势出圈洛神,两千年美

刘军连门诊时间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20307/10391279.html

  核心阅读

  一段被认为“美到窒息”的视频——《洛神水赋》(原名《祈》)近日强势出圈,网友们用尽赞美之词来表达对这段中国风水下舞蹈的喜爱。

  虽然如今“女神”到处都有,但千百年来能排到第一位的“女神”,恐怕就是这位“洛神”。

  《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者,包括顾恺之、曹雪芹、梅兰芳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国潮之美,将一直美下去!

  一分钟了解《洛神赋》

  《洛神赋》是“才高八斗”的曹植最有名的作品。文学史上名头最大的人的最好的作品——这样一个介绍,大概就能知道这篇文章写得有多么好。

  曹植写《洛神赋》时31岁,已经在与兄长曹丕的王权之争中败下阵来。但与其他兄弟争位时的你死我活不同,曹丕并未对弟弟下杀手,反而待其不薄,在自己即位的第三年,封曹植为鄄城王。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曹植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

  在归鄄途经洛水时,曹植偶遇一位丽人:

  她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

  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周身缀以闪亮的明珠。她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轻举。

  ……

  小编就不再详细介绍,总之你能想象到女神有多美就有多美,实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原文,花不了几分钟,因为整篇《洛神赋》全文连序言总共才个字。

  就像今天的网友们对水下舞蹈《洛神水赋》不吝夸赞之词,这篇《洛神赋》也获得了不计其数的推崇与赞美。钟嵘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丁晏则直接称赞曹植为“古今诗人之冠,灵均以后,一人而已”。

  曹植与这位女神的相遇是一场“精神恍惚,思绪飘散”的梦幻之遇,因为人神有别,二人互诉衷肠不久,女神就跟其他神仙一起,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我”只能“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虽然徘徊依恋、无法离去,但也只能徒留惆怅。

  谁家女神这么美?

  曹植与美女相遇相爱一场,但并不知道这位女神是谁。反倒是车夫说: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你看到的美女,莫非就是她?

  洛神宓妃,不是曹植的首创,这位女神很早就生活在各种传说中。据说她是宓羲氏的女儿,因溺死于洛水而为水神。屈原在《天问》和《离骚》中都曾提及。再往后的司马相如和张衡,在《上林赋》和《思玄赋》中也有描写,当然都是美得不能再美。

  《洛神赋》一名《感甄赋》。最普遍的说法,是曹植感念甄宓所作。

  曹植与甄宓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基本情节都是曹植与甄宓真心相爱,但命运伤人,甄宓最终嫁给曹丕,成为自己的嫂子。

  甄宓郁郁寡欢,三年后就去世。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魏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之为《洛神赋》,人们也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

  当然严谨的学者不会赞同这种明显带有八卦色彩的说法。首先纳甄氏时曹丕18岁,甄氏23岁,而曹植仅13岁。正常情况下这时的曹植不会对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已婚女子有过多的想法。何况兄弟之间因为政治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曹植不可能公开写什么感念嫂子的《感甄赋》。而且曹丕向曹植赠送自己妻子所用之枕,极不合情理,显然是戏曲小说家的附会想象。

  其次有人说,《感甄赋》是“感甄”没错,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题名“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赋中明确说“长寄心于君王”,应该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的。

  这样说来《洛神赋》是隐喻君臣大义,而美到突破天际的女神,其实是曹丕,实在是戳破人生真相!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位女神是曹植的亡妻崔氏。崔氏为名士崔琰兄之女,《三国志》中说,崔氏因穿衣太过华丽,被曹操所杀(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令,还家赐死)。这也符合文中对女神华美形象的描写。

  曹植与崔氏感情应该非常好,崔氏死后多年,曹植都没续正室。《洛神赋》是曹植怀念当年与妻子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有感而作,其形象鲜明而具体,不似由想象。再说文中还有“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的表述,也是夫妻间思念之情的流露。

  不管这位女神的原型是谁,总之曹植用最华丽的语言塑造了一位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光润玉颜、华容婀娜的中式美女形象。整篇文章是美丽辞藻集大成,如果你想向某位美女示好,还想夸得高端大气不落俗套,《洛神赋》必然能提供大量词汇的选择和参考。

  两千年来一直美

  文人笔下从不缺美女的形象,无论是《诗经》里的《静女》《桃夭》《硕人》,还是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陶渊明的《闲情赋》,以及李白的《清平调》、连浓眉大眼的杜甫都写有《丽人行》。

  但美得最久、最有影响力的,应当就是这位洛神。

  《洛神赋》问世不久,就收获了一众粉丝。第一个爱上这篇文章的是王献之。王献之写了多个版本的《洛神赋》,只有一本得以流传,也仅从“嬉”字至“飞”字共十三行,计余字。

  该纸本已经散佚,幸而南宋时权相贾似道将其刻于苍色石上,故该本被称为“碧玉版本”,又称《玉版十三行》。

  这幅作品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千年来享有盛名。从书法史上看也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是晋楷的终结,又开唐楷的先河。

  《洛神赋》另一个大师级粉丝是顾恺之。顾恺之非常喜欢文章所讲的故事,绘制了一幅长达六米的画卷,像连环画一样,将曹植与女神的相遇别离完整再现了一遍。

  《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这幅画设色艳丽明快,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同时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中国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是传统绘画作品的瑰宝,其地位不亚于《洛神赋》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顾恺之的原作已经失传,现存八件同名作品,多为宋代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等。

  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将《洛神赋》搬上了戏曲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了警幻仙姑。曹雪芹在这里写了一篇“警幻仙姑赋”,大量从《洛神赋》中取意,如“云髻堆翠”“风回雪舞”等,足可见曹雪芹对这篇文章也是非常喜爱,几可成诵。

  《洛神赋》最近一次引起争议和讨论,由梅兰芳的京剧《洛神》所引发。

  年,梅兰芳联合姜妙香排演了《洛神》,大获成功、倍受追捧。不仅当时访华的泰戈尔点名要观看,在梅兰芳年赴美演出的时候,还被带到了美国观众面前。

  年,吴祖光执导了电影《洛神》,仍由梅兰芳、姜妙香主演。

  京剧和电影《洛神》,客观上使得《洛神赋》的“爱情”说深入人心。虽然当时就有很多学者对此提出意见,比如黄侃写下《洛神赋辨》及《洛神赋跋》,批评某些“好事者”为了增加谈资以“助游谈”。但学术的圈子毕竟远不及大众文化影响广泛。就拿近些年来说,以这两人爱情为主题的电影电视戏曲歌仔戏,不下20部。

  有研究者认为,梅兰芳的《洛神》,使现代人对曹植的《洛神赋》也有了更多   不管怎样,“洛神”之美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仍然给我们以不断的艺术创作源泉。一段创意独到的舞蹈,让无数人惊叹“看到了神仙”。国潮之美,将永远美下去,不断给世界惊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