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闻杜鹃注释翻译赏析习题和答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pj/

《山中闻杜鹃》注释、翻译、赏析、习题和答案

山中闻杜鹃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释

杜鹃:鸟名,又名杜宇、布谷、子规、鸠、获谷,《荆楚岁时记》载:“杜鹃初鸣,先闻者主别离。”相传这种鸟到农历三月开始啼叫,昼夜不停直到嘴里流出血来方才停止。

消歇:休止,消失,也作销歇。

熏风:和暖的南风或东南风。借指初夏。

区区:辛苦的意思。

言归:杜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

翻译

在这早春二月,我寄居在他乡山中,听到了杜鹃的声声啼叫,此时,春天已经消逝,争奇斗艳的百般芳菲已然香消玉殒。

南方的春天,自是不必等待南风的吹拂,更已绿意满眼,你这痴情的杜鹃不过是在白白地流血啼鸣罢了。

坐在北窗之下,移灯望向北方的国土,不知不觉已经三更时分,却还能时不时听到一声声凄婉的杜鹃鸣叫。

你总是说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可你又能回到哪里呢?哪里才是你真正的归宿呢?你又何必一遍遍地言说“归去”,来触动我、感伤我无限的乡思乡情呢?

赏析

建炎三年()十月,金兵入洪州,至次年四月退出。建炎四年()二月,洪炎避居金溪。此诗应即写于此时此地。

洪炎作此诗时流落异乡,初闻鹃鸣,自不免增添几许别恨离愁。何况时犹早春二月,而鹃啼声声却预示着百草争芳的季节即将过去,正如屈原《离骚》所咏:“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所以诗人倍感凄怆。因而忧国愤时之念,混合着怀乡思家之情,便一时并集心头。诗人不禁为芳景的消歇而叹惋了。

南国山区,原不待熏风吹拂,即已遍地绿阴:这本不足奇。但对特别敏感的诗人来说,却处处觉得怪异。连小小杜鹃的流血悲啼,也只不过使诗人感到徒然多事罢了。这样,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使得审美客体都染上一层忧郁的色彩。

“北窗”点明地点:“三更”点出时间。当更深夜静,诗人在北窗下,朝着远在北面的家乡,自难免勾起不绝如缕的思念。他禁不住“移灯”向四周察看,好象要找回什么似的。却偏在这个时候,南山高林里不时传来一两声啼。晚唐诗人崔涂曾经写过:“故山望断不知处,鹈隔花时一声’(《湘中谣》)。近人俞陛云评此二句说:“隔花鹈,催换芳年,益复动人归思”(《诗境浅说》)。那时洪炎正身当此种境地,正好勾起他那令人肠断的乡思。唐无名氏《杂诗》云:“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洪炎却想如今金兵南侵楚,归路阻塞,杜鹃声声催归,自己又何处归去呢(民间传说杜鹃产自西蜀)又何必多言使我徒然伤感。如果说,唐无名氏《杂诗》写的是由物及己(由物候的变化引起诗人的伤感)。

综观全诗,所用字句都很寻常。但读者能从寻常的字句中隐隐觉出一股韵味。尽管诗里用了一些典故和化用了前人不少诗句,但从字面上却一时不易察觉。欣赏者只有多读书,才能更多地品尝出这类作品中所含蕴的深意。洪炎此诗妙就妙在融思考于形象之中,能紧扣鹃声着笔,而抒写出“羁愁凄苦之况”。这正是宋诗擅长夹叙夹议而不同于唐诗力求意境莹澈”的表现。

习题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照应标题,交代了“闻杜鹃”的地点和时间,而杜鹃的啼鸣声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前两联通过对杜鹃、百草、绿阴的描写,展现南国春意将尽的景象,寄寓诗人深沉的情思。

C.联属对工整,与晚唐崔涂“故山望断不知处,鹈鴂隔花时一声”两句所营造的意境不同。

D.全诗紧扣“山中闻杜鹃”展开,笔力集中,语言朴素自然,形象鲜明生动,情感真挚动人。15.诗歌尾联表达精妙,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4.C颈联与晚唐崔涂“故山望断不知处,鹈鴂隔花时一声”所营造的意境相同。

15.①前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杜鹊人格化写出杜鹃流落异乡而不得归的悲伤,寄富了诗人的同情。②后一句综合运用拟人和反问的手法借诗人对杜鹏的“埋怨"写出了诗人有家不能归的悲痛。③两句诗由物及已,将杜鹏的悲啼与诗人的思乡融为一体,物为我伤感情更为深沉。(每点2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