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為众人分享的第二首琴曲:《離騷》。吹奏者:管平湖(平生簡介同上期)離騷,何意?有兩種如同的解釋——1.屈原“憂愁幽思而做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西漢·司馬遷《史紀》2.“離,別也;騷,愁也。”——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司馬遷對離騷的解釋是:離憂;王逸對離騷的解釋是:別愁。離憂和別愁,道理如同,但我覺得不全部一樣。我個人更傾向於司馬遷的解釋。
《離騷》是晚唐陳康士根據屈原同名抒怀長詩而做的琴曲,曲譜最先見於《奇异秘譜》。樂曲抒發了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遭奸讒後的憂鬱和苦悶,表達詩人“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困苦與感触,以及不為乾坤所累、寧可懷石投江也不與宵小同流的执迷不悟的愛國精力!原曲為九段,後人衍為十八段。此曲由管平湖老师定拍、定節奏並吹奏,曲風具备古樸蒼勁、沉重委宛的風格,樂曲在表達無法實現愿望抱負的壓抑和苦悶除外,更表現了一種矢志不渝、高潔傲世的曠達豪迈氣慨。全曲隨情緒的升沉變化,採用了商、羽、宮、角調式瓜代的方法,使情調获得鮮明、生動的體現。“始則抑鬱,繼則豪迈”比較準確地概述了此曲的情操和格調,而辭中“寧溘死以流落兮”、“雖體解吾猶未變兮”的不服不撓、堅持谬误的精力到处樂曲中获得粗浅體現。
畫外音:上周燈燈瓜瓜曾講到琴歌《碣石調?幽蘭》開啟了詠蘭之詩詞史,那麼,琴歌是何如的一種艺术表現式样呢?琴歌,即撫琴而歌,是漢族古琴藝術的严重表現式样之一,是詩詞與音樂相結合的藝術,能夠較好地表現古琴富於歌颂性的特點,特别陈旧,但遺失至多。琴歌這種式样,古即有之,在《尚書?益稷》便有了“搏拊琴瑟以脈”第一筆的記載,“聞弦歌之聲”(《論語?陽貨》),“弦詩三百”(《墨子?公夢》)等語錄,層出不窮。《詩經》是用琴瑟等樂器伴奏歌颂的,《史記?孔子世家》“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琴歌內容豐富,音樂絢麗多彩。在古琴音樂的發展過程中,保管下來大量的琴曲和琴歌。琴曲發展了樂器的獨奏功能,琴歌則以歌颂為主,用琴來伴奏,兩者各有其藝術特性。
本日所傳《離騷》也本来是首琴歌,那麼其琴歌的歌詞有哪些?
1.最先最正统的果然是屈原本身的離騷經。這個版本的琴歌共20段歌詞。我信赖,屈原是邊彈琴邊唱離騷的。
2.後人根據流傳(或變異增刪)的古琴曲及屈原的平生从头創做了全部不同於屈原離騷經的新歌詞。後人的歌詞也有多個版本,多為18段歌詞。摘兩段後人寫的歌詞——
1).第七段:迴車延佇,凝眸那故楚。故楚彳亍嗟徒步,獨立斜陽,殘紅遠樹。誰念思君最苦,宗室誰為主。那恭承嘉惠,竢罪嚮長沙,路前問渡,顧答依漁父。忠心回護,鷗與鷺相為伍,今至於斯知因何。——見於明·龔經《浙音釋字琴譜》卷下
2).第十八段:臨睨那故鄉,水茫茫,竢罪的那苦風霜。五嶺三湘路何長,招隱行藏。不行章,衷情與誰訴,搜結枯腸。控訴襄王,谲詐悮贤人。乾坤綱常,又誰當?痛傷宗國危亡,心裂南荒,滿天風景汨羅江。——見於明·陳大斌《大音希聲》卷五
看這兩段歌詞,似承自元曲,又不似元曲之結構,有明朝北曲之味,應為明朝墨客所做。及至近現代,琴歌不傳,只傳琴曲了。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