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白话文常识点汇总
01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2)守巴陵郡。越来岁(3),政通人和(4),百废具(5)兴。乃重建岳阳楼,增其旧制(6),刻唐贤古人诗赋于其上。属(7)予做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8),在洞庭一湖。衔(9)远山,吞(10)长江,浩浩汤汤(11),横无边涯(12);晨曦夕阴(13),天气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4)也。昔人之述备(15)矣。然而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书生(16),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17)霏霏(18),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19),日星隐曜(20),山峰潜形(21);商旅不可,樯倾楫摧(22);黄昏溟溟(23),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25)明,波涛不惊(26),高低天光,一碧万顷(27);沙鸥翔集(28),锦鳞(29)拍浮;岸芷汀兰(30),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1),静影沉璧(32),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存七上八下,宠辱偕忘(3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34)之心,或异两者之为(3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6);居庙堂(37)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而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8)?
(1)范仲淹(—)。北宋知名政事家、文学家。字希文,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本文选自《范文正公牍集》。
(2)谪:封建王朝官吏晋职或远调。
(3)越来岁:到了第二年。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成功,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制:范围。
(7)属:通“嘱”,交代,托付。
(8)胜状:名胜,好风景。
(9)衔:相连。
(10)吞:迷糊。
(11)浩浩汤汤:水波浩大的仪表。汤汤:水流大而急。
(12)横无边涯:宽广辽阔。横,广远。际涯,边。
(“际”“涯”的差别:际专指大陆畛域;涯专指水的畛域)
(13)晨曦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改变。晖:日光。
(14)大观:高峻景色。
(15)备:详细。
(16)迁客:晋职远调的官吏。
书生:书生。战国时屈原做《离骚》,因而后裔也称书生为书生。
(17)霪雨:绵延的雨。
(18)霏霏:雨(或雪)浩繁的仪表。
(19)排空:冲向天空。
(20)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潜藏起光泽。曜:光泽
(21)山峰潜形:山峰隐匿了形骸。潜:隐匿。
(22)樯倾楫摧:帆樯倒下,船桨断折。
(23)黄昏溟溟:黄昏天气暗淡。薄:接近
(2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京都,思念桑梓,担心人家说谣言,害怕(人家)指摘责怪。
(25)景:日光。
(26)波涛不惊:湖面镇静,没有波涛汹涌。
惊:升沉。这边有“起”、“动”的意义。
(27)高低天光,一碧万顷:天气湖光贯串,一片翠绿,开阔无边。
万顷:极言其广。
(28)翔集:时而航行,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29)锦鳞:俊丽的鱼。鳞,代指鱼。(借代)
(30)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
(31)浮光跃金:摇动的光闪着金色。这边描摹月光照射下的水波。
(32)静影沉璧:寂静的月影象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璧:圆形的玉。
(33)宠辱偕忘:名誉和耻辱一并忘了。宠:名誉。偕:一同。
(34)古仁人:古时人品高超的人。心:思维情感。
(35)为:这边指情绪行动(即两种表情)。
(3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是非)和本身(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
(37)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在野廷。
(38)微斯人,吾谁与归:(假使)没有这类人,我同谁一路呢?
微:没有。斯人:云云的人。谁与归:便是“与谁归”。归:归依。
《岳阳楼记》关连常识点
1.请用“/”给以下句子区分朗诵节拍。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若夫/霪雨霏霏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注释以下加点的词。
(1)谪守巴陵郡 谪:贬官
(2)增其旧制制:范围
(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夸姣
(4)横无边涯际涯:范围
(5)晨曦夕阴晖:日光
(6)南极潇湘极:至、抵达
(7)迁客书生迁:贬谪、晋职
(8)连月不开开:指天气转晴
(9)日星隐曜曜:光泽
(10)樯倾楫摧倾:倒下 摧:折断
(11)黄昏溟溟溟溟:暗淡
(12)去国怀乡去:离开 国:指京都
(13)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
(14)沙鸥翔集集:停息
(15)锦鳞拍浮鳞:代指鱼
(16)岸芷汀兰汀:小洲
(17)长烟一空一:全
(18)宠辱偕忘宠:名誉 偕:一同
(19)把酒临风把:持、执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寻找
(21)或异两者之为或:大概、可能,示意含蓄的口气
3.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注释。
(1)百废俱兴 “具”同“倶”,全、皆
(2)属予做文以记之 “属”同“嘱”,交代
4.指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微斯人
古义:假使没有
今义:眇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义:景色
今义:观察
(3)越来岁
古义:到
今义:越过(障碍),跳过
(4)增其旧制
古义:范围
今义:轨制
(5)是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指“处江湖之远”(或: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遥远地域做场合官)
今义:撤退
5.将以下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们)看了果然风物而触发的情感,生怕会有所不同吧?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寂静的月影象沉入水中的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处境和本身情况的改变而或喜或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野廷仕进就为百姓担心,被贬谪到遥远地域做场合官就替君主担心。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假使没有这类人,我同谁一路呢?
02酒徒亭记
欧阳修(北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2)尤美,望之蔚然(3)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4),有亭翼然(5)临(6)于泉上者,酒徒亭也。做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7)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酒徒”也。酒徒之意(8)不在酒,在意山川之间也。山川之乐,得(9)之心而寓(10)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11)开,云归(12)而山洞暝(13),晦明改变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14)发而暗香,佳木秀(13)而繁阴,风霜刚直,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季也。朝而往,暮而归,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尽也。
至于负者(16)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拔(17),往还而不停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18),山肴野蔌(19),杂但是前陈(20)者,太守宴也。宴酣(21)之乐,非丝非竹(22),射者中,弈(23)者胜,觥筹交织(24),起坐而吵闹者,众宾欢也。苍颜(25)青丝,寂然(26)乎此间者,太守醉也。
片刻落日在山,人影缭乱,太守归而客人从也。树林阴翳(27),鸣声高低,游人去(28)而禽鸟乐也。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29)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30)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31)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酒徒,暮年又号六一居士。宋朝文学家。
(2)壑:山谷。
(3)蔚然:蕃庑的仪表。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随着拐弯。
(5)翼然:像鸟睁开羽翼同样。
(6)临:接近。
(7)太守自谓:太守用本身的别名,(酒徒)来定名。
(8)意:情味。
(9)得:体会。
(10)寓:依附。
(11)霏:雾气。
(12)归:集合。
(13)暝:暗淡。
(14)芳:香花。
(15)秀:着花,这边指助长。
(16)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7)伛偻提拔:末年人弯着腰走,小儿童由大人领着走。
这边指老老一些的行人。伛偻,腰背委曲。
(18)洌:清。
(19)山肴野蔌:野味野菜。山肴,野味。蔌,菜蔬。
(20)陈:摆开。(21)酣:纵情地饮酒。
(22)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23)弈:对弈。
(24)觥筹交织:羽觞和酒筹交互复杂。
(25)苍颜:神态衰老。
(26)寂然:本旨是精力不振的仪表,这边描述醉态。
(27)阴翳:描述枝杈繁茂成阴。翳,遮掩。
(28)去:离开。
(29)乐其乐:以游人的快活为快活。
(30)述:记叙。
(31)谓:为,是。
《酒徒亭记》关连常识点
1.请用“/”给以下句子区分朗诵节拍。
(1)望之/蔚但是深秀者
(2)酒徒之意/不在酒,在意/山川之间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2.注释以下加点的词。
(1)蔚但是深秀者 蔚然:蕃庑的仪表
(2)酒徒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味
(3)日出而林霏开霏:布满的云气
(4)云归而山洞暝暝:暗淡
(5)野芳发而暗香芳:花
(6)伛偻提拔伛偻:哈腰曲背,这边指白叟
(7)泉香而酒洌洌:清
(8)山肴野蔌蔌:菜蔬
(9)杂但是前陈者陈:摆设,摆开
(10)宴酣之乐酣:纵情地饮酒
(11)弈者胜弈:对弈
(12)觥筹交织觥:羽觞
(13)峰回路转回:反击、回环
(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
3.辨析以下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秀望之蔚但是深秀者(娟秀)
佳木秀而繁阴(蕃庑)
(2)归云归而山洞暝(集合)
太守归而客人从也(返回)
微斯人,吾谁与归(投奔,依靠)
(3)乐山川之乐(欢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活)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4)谓太守自谓也(定名)
太守谓谁(为,是)
(5)之山之僧曰智仙也(组织助词,的)
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酒徒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位于主谓之间,打消句子自力性)
4.指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表象。
(1)山行六七里(名词做状语,顺着山路)
(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做状语,像鸟睁开羽翼)
(3)名之者谁(名词做动词,取名,定名)
(4)故自号曰酒徒也(名词做动词,取名,称说)
5.将以下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酒徒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随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睁开羽翼同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酒徒亭啊。
(2)酒徒之意不在酒,在意山川之间也。
酒徒的情味不在饮酒上,而在山光水色当中啊!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山洞暝,晦明改变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分散,云雾集合,山谷就显得暗淡了,这自暗而明、自明而暗(或暗或明),改变不一的景色,便是山中的破晓和黄昏。
(4)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刚直。
野花盛开,有一股静谧的香味;好的树木枝杈蕃庑,产生辘集的绿荫;秋高气爽,霜色雪白。
(5)苍颜青丝,寂然乎此间者,太守醉也。
容貌衰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人人中央,这是太守喝醉了。
03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
崇祯五年(2)十仲春,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此日更定(3)矣,余(4)挐(5)一小舟,拥(6)毳衣炉火(7),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8),天与云与山与水,高低一白(9)。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10)、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1),舟中人两三粒云尔。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孩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12)拉余同饮。余强饮(13)三揭破(14)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5)。及下船,梢公(16)喃喃(17)曰:“莫说相公(18)痴,更有痴似(19)相公者!”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字长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身世官吏世家,少时为荣华令郎,爱荣华,好山川,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旷世文学名著。
(2)公元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
(3)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今后,黄昏八点左右.更,古代夜晚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莫两小时。定,着手。
(4)我
(5)撑(船)。。
(6)衣着
(7)衣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搭船。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8)冰花一片布满。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挥发的水汽,这时由于天寒,凝成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布满的仪表。沆,描述洪水。
(9)天气湖光尽是白皑皑的。一白,全白。一,全;都。
(10)描述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约呈现一路脚印。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兴办物。
(11)一棵小草。原指小草,文中指像小草同样微小。
(12)意义是想不到还会有云云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3)牵强地喝。强:全力。
(14)白;昔人罚酒时用的羽觞,这指羽觞
(15)客,做客。在此地旅居。
(16)水手。
(17)小声不休地谈论,也可翻译为喃喃自语。
(18)本旨是对首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士人的敬称。
(19)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触,来展现他属意山川,恬淡岑寂的奇特本性,本文为沉迷的意义。
《湖心亭看雪》关连常识点
1.请用“/”给以下句子区分朗诵节拍。(断一处)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这人
(3)余/强饮三揭破而别
(4)舟中人/两三粒云尔
2.注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2)余拏一小舟拏:撑(船)
(3)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布满的仪表
(4)焉得更有这人焉得:哪能 更:还
3.指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人称代词,我
今义:余下
(2)余强饮三揭破而别
古义:昔人罚酒时用的羽觞,这边代指酒
今义:白色
4.指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表象。
(1)大雪三日(名词做动语,下大雪)
(2)与余舟一芥(名词做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5.将以下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响都消散了。
(2)此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此日黄昏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单独前去湖心亭抚玩雪景。
(3)天与云与山与水,高低一白。
天、云、山、水,十全十美,明晃晃一片。
(4)湖中焉得更有这人!
在湖中哪能再有云云的人呢!
(5)余强饮三揭破而别。
我全力喝了三大杯酒,尔后(和他们)分手。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再有像您同样痴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