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在柳州(今广西马平)做刺史,他登上柳州城楼,怀念漳、汀、连、封四州刺史,写了这首诗寄给他们。一开头,就展开想象,写他的满怀愁绪。在柳州城楼上是望不到漳、汀、连、封四州的,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同四州刺史相通的,作者把他的想象跟现实结合起来,说他站在高楼上,好像看到四州那样,觉得高楼和四州连接起来了。四州中,漳州、汀州(长汀)在福建,封州(封川)、连州(连县)在广东,都是近海的。大荒,泛指荒僻边远地区。含有他们都是被贬官到蛮荒的意思。这就引起茫茫的愁绪。四州近海,所以称“海天愁思”,茫茫正形容愁思的广大。从想象开头,落到现实中来:“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想象是虚的,眼前所见是实的,一虚一实,见出变化来。在现实中看到的是风摇动水里的荷花,雨打着墙上的薜荔,这两句是互文,即雨也打落花,风也吹薜荔。“飐”,摇动。“芙蓉”,荷花。作者的愁绪深广,他写风吹雨打,免不了要带上茫茫愁绪。这种愁绪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在“惊风”上。曹植《赠徐干》诗:“惊风飘白日”,惊风是可以把太阳都吹落的。那末把摇动荷花的风说成惊风,是跟作者的愁绪结合的。在《离骚》里,芙蓉和薜荔是作为香花香草,比喻贤才的。那末满怀愁绪的作者关心芙蓉薜荔的受雨打,不正含有他关心贤才被打击被贬谪的意味吗?所以这里是写景,但景中含情。这种感情是很含蓄的,不可说死,只能说是有一点意味罢了。第三联从近景转到远景,从写景兼及抒情。前一联写景,景中的情含蓄不露;这一联写景,作者的情是明写的。这里显出写景的变化来,上一联写景,是暗转,它同首联的关系是暗中联系。这一联写景和首联密切呼应。首联是想象,想象高楼同四州相接;这联是写实,在高楼上看不到四州,五岭山脉的树一重重地遮住望远的视线,要望四州根本望不到。柳江的水曲折得像九转回肠,极写望不到四州的愁苦。“九回肠”,本于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岭树”句一作“云驶去如千里马”,云很快的飞驰像千里马一样,这个云即比想象,想象如同千里马一样飞到四州去,好比下句的江流即比愁肠。但用云比想象,同“高楼接大荒”的想象,字面上不同,含意相同,所以不如“岭树”句好,岭树句与“接大荒”才是一实一虚,显出变化来。这一联它的意义又是连贯而下,由于望不到四州,所以愁肠九转,这两句有因果关系。一结有总括全篇的作用。作者同四州刺史共同来到百越文身的地方。百越亦作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是少数民族有在皮肤上刺出各种花纹的风俗。这里的百越文身地,在当时即认为蛮荒地区,就同“大荒”相应。五人虽然都来到百越文身地,还是音信阻隔,各处一方,不能经常互通消息。这就同“海天愁思”相应。“滞”,阻隔。又同“重遮千里目”相应,也跟“九回肠”相应。虽然互相呼应,表达的内容又各不同。从不同的内容中更显出愁思的深广来。像首联说愁思茫茫,为什么愁思,不具体。从“重遮千里目”里,指出看不到四州而愁,就具体些了。到“百越文身地”,指出因远贬蛮荒而愁,更具体些了。到“音书滞一乡”,指出虽同来而音信阻隔,也是具体的。再来体会海天愁思,就可以捉摸了。
作者简介:周振甫(~),浙江平湖人。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历任上海开明书店校对、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华书局编审。昆明第一届文论学会会员,济南文心雕龙学会会员。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词例话》《文心雕龙注释》《中国修辞学史》《毛泽东诗词欣赏》等,专著辑为《周振甫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