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诗词课一开头,便惊艳了岁月

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杨振宁、许渊冲、汪曾祺……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大名同时出现在同一本书的封面上。如此大师云集,这到底是本什么书?

再搜一下书名的“西南联大”,不禁动容!

原来,这是个不一般的大学!

深入了解之后,顿时肃然起敬!

在那个物质匮乏、危在旦夕的时代,大师云集,名家荟萃,所有的大师们恨不得把一生所学倾囊相授,所有的学生也宵旰攻苦拼命学,誓为中国文化保存最后一颗火种。

师生们表现出的是一种超越战争、磨难与时间的风骨、气度和爱国!

当时的西南联大是极度简陋、贫乏、艰苦的,却又是思想自由、独一无二的!

这个只存在了8年的大学,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今天,我们已经不能重温那个时代,只能在历史的轨迹中追寻着昔日的辉煌——那个存在8年却影响了足足中国80年的西南联大,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让我们透过这一系列的通识课去走近大师的课堂吧!这是大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应该一直继承下去的文化宝藏。

西南联大通识课(第一辑)包括:《西南联大文学课》、《西南联大国史课》和《西南联大哲学课》一经出版,被读者赞为不可不读的文化类书籍。

在读者的万千呼唤、万千翘首中又编辑了西南联大通识课(第二辑),包括《西南联大诗词课》、《西南联大文化课》《西南联大古文课》《西南联大国学课》。

今天我们单聊闻一多等著的《西南联大诗词课》。

蒙曼说:

“诗词三岁听有三岁的味道,六十岁听有六十岁的味道”。

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本书从当时任教于西南联大的诸位先生中,选择了游国恩、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萧涤非、罗庸等六位先生。

千百年,千百好诗,千百模样。看《西南联大诗词课》,听先生们原汁原味的课堂。

有那么一种诗词,一开头,便惊艳了岁月……

如:

博大精深、严谨求实的游国恩讲诗经——

三千年中国人的形美、意美、音美,在大师口中,美得如此沉醉,醉了流年!

那样一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文化意蕴的中国古代文明载体,古文化的百科全书,在大师的娓娓讲述中,诸子百家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社会生产、风土礼俗以及天文历法等,一一了然。

又如:

闻一多讲屈原、讲《九歌》

一句“古今没有第二个世人像屈原那样曾经被人们热爱的”的盛赞惊艳了世人,也折服了世人。

闻一多盛赞屈原,说他是人民的屈原,是被人民热爱的诗人,是一个真正的人民诗人。

他剖析了屈原的《离骚》,是崇高的、悲壮的、奇丽的,“怨恨怀王,讥刺椒兰”是敢怒敢言的人民声音。

还有,

萧涤非讲的南唐后主李煜及其他词人。

一句“拂了一身还满”的落花和“更行更远还生”的春草中,可以感觉到这位即将亡国之君的悲伤心境。

朱自清讲的最古五言诗、“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古诗19首》首释;

浦江清讲的酣歌纵酒、浪漫侠义、好道求仙的李白

……

诗词是如此的美丽,

有的于平淡无奇之处见真情,

有的乘雷霆霹雳之势撼人心,

有的须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品,

有的宜三五知心之人共咀嚼。

听大师讲诗词课,不自觉会深深地爱上这国之瑰宝!

听浦江清分析唐诗兴盛的原因

唐代之所以是中国诗词的黄金时代,也是有其原因的:

一、君王提倡

唐代皇帝,从太宗到昭宗莫不好诗。君王的喜好,促进了诗歌的高速发展。

二、科举试诗

试诗四韵、六韵、八韵不等。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民经以帖诵为功,罕穷旨趣。

三、以诗入乐府歌曲

南北朝诗人多做乐府歌曲,而唐代诗人作乐府古题者极多,唯不入乐。

我们熟知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就入乐为《阳光曲》传唱。

四、行卷之风甚盛

唐代文士集京师,常以诗文行卷投谒拜见,只有推动了唐代的诗词之风。例如,李白以《蜀道难》投谒拜见贺知章,以诗文谒顾况。

五、朋友赠答均以诗

诗又成为了投赠送别的工具,各种赠答、唱和不计其数。我们熟知的《赠汪伦》,就是李白感念汪伦的一片真情,临别时赠送予他。

六、外来音乐的影响

唐代的音乐极其发达,各种琵琶、萧笛或采胡曲均用出精髓。音乐的发达,也促进了唐诗的发达。

美哉,诗词!壮哉,西南联大!

写在最后

汪曾祺曾说: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他对西南联大心怀感恩。

杨振宁也说:

想起在中国的大学生活,对西南联大的良好学习空气的回忆总使我感动不已,联大的生活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这是他对西南联大的高度赞誉。

刘东教授提到——

越是大师级的学者,通识教育越是扎实。

世界级的大师,必须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东、西方通识。西南联大正是这样的地方,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这些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可以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对于传授的无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巨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透过这一系列通识课,人们可以一睹西南联大卓越的学术风采,以及各位先生新颖、全面、独特、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本书通过对诗词发展以及诗词内容的讲解来展现西南联大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