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39.net/disease/a_6012500.html年,距离龙场悟道还有两年。王阳明刚刚从佛道中转出来,虽立志光复圣学,但尚未提出自己的学说。就儒家而言,他更像一名笃实的追随者和践行者,但是比一般人志向更高远,践行更彻底,从而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和对立面。这一年的12月,35岁王阳明上书皇帝,仗义执言,被刘瑾假传圣旨,廷杖四十后打入大牢。在狱中度过新年的王阳明,作《狱中诗十四首》,现存8首。第二首有室七章有室如簴,周之崇墉。窒如穴处,无秋天冬!耿彼屋漏,天光入之。瞻彼日月,何嗟及之!倏晦倏明,凄其以风。倏雨倏雪,当昼而蒙。夜何其矣,靡星靡粲。岂无白日?寤寐永叹!心之忧矣,匪家匪室。或其启矣,殒予匪恤。氤氲其埃,日之光矣,渊渊其鼓,明既昌矣。朝既式矣,日既夕矣。悠悠我思,曷其极矣!总论:这首诗,主要描写监牢恶劣的环境,和自己不可断绝的忧愁。忧愁加上恶劣的环境,又,新伤加老病,真是愁上加愁。难怪诗人会彻夜失眠。但愁归愁,这首诗中没有抱怨,反而能看到诗人一片赤诚之心。这样的赤诚之心,在历来中国的文人中屡见不鲜。正是这种赤诚之心,帮助阳明度过了这一段人生绝境。又,这首诗是仿写《诗经》的格式,诗中多引用《诗经》和《楚辞》,可以看出阳明对于它们的偏爱。第1章:有室如簴,周之崇墉。窒如穴处,无秋天冬!1、解释:簴jù,古代挂钟磬的架子上的立柱。崇墉,读音chóngyōng,指高墙、高城。穴处:居住山洞,语出《楚辞》。2、翻译:我被关的牢房如同钟簴,周围是高高的围墙。又好像住在山洞里,暗无天日,更别说分明的四季了。3、引申:入狱4年前,王阳明曾在绍兴筑阳明洞打坐,这个时候应该会想起来阳明洞,不过两时的光景已经判若云泥。那时自由自在,希望得道升仙,而现在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第2章:耿彼屋漏,天光入之。瞻彼日月,何嗟及之!1、解释:耿,通“炯”。明亮,光明。《楚辞·屈原·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指正道)。”嗟:叹词,表示忧感。2、翻译:牢房破烂不堪,屋漏处,有日光渗入。抬头可以看见日月,可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呢?3、引申:这一段有很多重要信息。日光透过屋漏处照射进来,抬头还可以看见日月,可以推论出:第一,牢房很破,防冻根本谈不上,环境极为恶劣。第二,牢房不但不在地下,而且屋顶上就是天空。第三,第一章说“无秋无冬”暗无天日,不是实景,而是心理描写。又或者日月也是虚写,代表正德皇帝,这可以坐实,因为第一首《不寐》中写道:“焉知非日月,胡为乱予衷。”所以诗人用了“天光”,而不是用的“日光”,借此表达对皇帝的忠心耿耿。古诗词以日月来代替皇帝很正常,比如《书.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第3章:倏晦倏明,凄其以风。倏雨倏雪,当昼而蒙。1、解释:倏,瞬间。蒙,阴暗。2、翻译:牢房内时暗时明,凄厉的北风夹着雨雪,席卷而入。3、引申:王阳明12月被打入大牢,现在是年12月,北京零下10°,全球气候变暖,五百年前应该更冷,况且牢房屋漏,风带雨雪,长驱直入,环境可以说恶劣到了极致。当时王阳明被廷杖四十后入狱,身体有伤,再加上从小的肺结核,因此就不是倏晦倏明,而是倏生倏死。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场景,王阳明冻得瑟瑟发抖,奄奄一息,死神就站在牢房外。第4章:夜何其矣,靡星靡粲。岂无白日?寤寐永叹!1、解释:夜何其,犹言夜何时。《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靡mǐ:没有。醒与睡。寤寐,常用以指日夜。《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2、翻译:长夜漫漫,不知道时间,天空漆黑一片,星辰全无;白天和太阳当然是有的,只不过......哎,又是一个不眠夜,只剩叹息。3、引申:王阳明也是常人,在这种时候,叹不完的息,说不尽的愁,是这首诗的主基调。整夜整夜睡不着,一方面是寒冷,一方面是伤病,更重要的是对于政局黑暗小人当道的激愤,对自己命运死生未卜的担心。对于死,王阳明是不害怕的,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早就深入骨髓。在龙场悟道时,他认为自己唯有生死勘不破,跟害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层次。勘不破,指的是哲学层面,而害怕则是心理层面。第5句:心之忧矣,匪家匪室。或其启矣,殒予匪恤。1、解释:匪,非。殒,死亡。2、翻译:心里担忧的,不是自己的家事或者性命。如果能够让圣上明白过来,我死不足惜。3、引申:正德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昏庸皇帝,事实证明,到他自己死都没有明白过来。前面4章的忧愁,到这里作结,原来不是个人的忧愁,而是皇帝受蒙骗,亲小人而远贤臣的忧愁。唐代韩愈在《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中说:“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一句是否化用,不重要,但王阳明对韩愈是非常熟悉,在《传习录》中就专门批评过他,同时,王阳明在去龙场的路上,路过袁州,又想起韩愈。第6章:氤氲其埃,日之光矣,渊渊其鼓,明既昌矣1、翻译:氤氲yīnyūn,烟云弥漫。渊渊,象声词,相容鼓声。明既昌矣,语出《国风·齐风·鸡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形容天亮。2、翻译:日光照亮里牢房内的尘埃,打更的鼓声传来,天终于亮了。3、引申:这一章承接第4章,漫漫长夜,如同冰窖的牢房里,诗人不知道几时几刻,又是一夜未眠,终于曙光照亮灰尘,才知道天亮了。天亮了,新的一天开始了,诗人的命运如何呢?第7章:朝既式矣,日既夕矣。悠悠我思,曷其极矣!1、解释:曷hé,什么时候?极,尽头。先秦《雄雉》有诗:“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诗经国风·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2、翻译:天亮后,很快朝阳变得微弱,太阳西斜,但是我的愁怨啊,什么时候是尽头?3、引申:这一章不是写具体的某一天,而是说,白天黑夜,再怎么漫长,都有尽头,但是我的愁思,无穷无尽啊。就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