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文阅读《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为何将他们两人一起列传此次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关于高考的话题并未就此消散,在全国高考语文卷中,古文阅读节选了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中贾生就是贾谊,那么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而贾谊则是汉朝时期的人,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司马迁为何将他们两人一起列传呢?我们先简单看看两人的生平。在春秋早期,楚国武王熊通给了儿子一块封地,这块封地的名字叫做“屈”,后来熊通的儿子在屈地生根发芽,他的后裔都以“屈”为姓,到了战国时期,这个家族出了一个大文学家,此人就是屈原,所以屈原和楚国国君本是同一个先祖。屈原少年就富有才名,博闻强识,才高八斗,但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能够学以致用,灵活变通,在年轻的时候就带领一些未受任何军事训练的青年,阻击过秦军的入侵。虽然到了屈原这一代,家族非常没落,但屈氏毕竟是楚国的四大贵族之一,因此屈原还是能够入朝为官,并积极变法,由于他出色的才能,得到楚怀王的赏识,并委以重用。然而没过多久,屈原被奸臣构陷,被楚怀王疏远,虽身负大才,但是一直不受重用,被流放至江南地区,在被贬期间,屈原创作了许多文章辞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流传千古的《离骚》,直到楚怀王死去,屈原都未被召回重用,最后他不愿苟活于世,投向汨罗江,令后人惋惜不已。贾谊是西汉初年的人物,他从小就喜爱读书,并且非常聪颖,十八岁的时候,文章就被整个郡县的人所称道。汉文帝登基后,听闻贾谊的才名,看到他的诗书文章,惊叹不已,任命他为博士,彼时的贾谊只有21岁,是当时最年轻的博士,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并主张礼制改革,且上书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汉文帝对他这个提议欣然采纳,非常器重他。但就在贾谊宦途得意之际,一些权臣嫉妒贾谊,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于是构陷于贾谊,因此汉文帝逐渐疏远贾谊,最后被外放长沙。贾谊非常博学,对儒、道、法家等学说颇有心得,并且他的文章辞赋写得非常好,承接了屈原的“骚体赋”,像著名的《吊屈原赋》等,都千古流传。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发现,屈原和贾谊的经历十分相似,都是年少成名,先得重用,后遭小人构陷被贬,就连外放的地域都差不多,最后郁郁而终。并且他们在文学上一脉同源,在整个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贾谊自己也常常以屈原自比,从他的《吊屈原赋》就可以看出,两人的人生仿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无限重合,因此司马迁将他们两人合并列为一传记,是为《屈原贾生列传》。相信对两人经历有所了解的考生,一定能够很好的理解这篇《屈原贾生列传》,考出一个好的成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