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因反对楚国向秦国求和而被驱逐。他日夜思念楚国国都郢都,当听说郢都为秦国武安君所破,悲痛万分,行至长江边,作《怀沙》一赋,怀抱一石,投入汨罗江而死。楚国人纷纷驾龙舟争着打捞屈原的尸体,从而有了今天的“赛龙舟”;后来人们投食品祭屈原,却被蛟龙抢走,于是就用蛟龙最忌惮的楝树叶和五色丝线将米包成“粽子”来祭祀屈原,而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也成了“端午节”。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过了多年的端午节了。可是,就在近多年,就历史上是否存在屈原其人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首先提出“屈原否定论”的是清末四川学者廖季平,他于年在相关文章中指出:《史记》中记载的屈原生平,前后矛盾,不能拿来证明屈原的出处;而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的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其实是秦始皇的自序,《楚辞》为“仙真人诗”,其作者是秦始皇时期的“七十博士”。15年后,又有一位史学大家提出了相同的看法,他就是胡适。胡适在一个读书会上作了一场关于《楚辞》的演讲,一开始他就抛出了一个问题:屈原是谁?他又重点问道:“我现在不但要问屈原是什么人,并且要问这个人有没有。”然后他又指出:《史记》本来很不可靠,而《屈原列传》尤其不可靠;屈原是理想中的忠臣,而这种“儒家化”的忠臣在汉以前是不会发生的。由于受两位史学大家的影响,此后的几十年,持“屈原否定论”的学者愈来愈多,而关于“屈原否定论”的文章也由廖、胡时期的札记、演讲稿类文章,一变而为长篇大论,且否定的内容比廖、胡更为具体。如丁文认为《离骚》的作者不是屈原,而是司马迁反衬自己的身世并捏造事实;何天行更是写了十多万字的《楚辞新考》专著,对屈原其人其作进行了几乎是全盘的否定。虽然这些历史专家对屈原其人其事提出了质疑,但却未得到国人的普遍认同,毕竟过了多年的端午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习俗,而屈原早已列入中华民族的圣人行列。可在邻国日本,却对屈原没有那么多的感情羁绊,他们受中国学术界“屈原否定了”的影响后,开始对屈原其人是否存在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早稻田大学的稻烟耕一郎教授、日本关西大学讲师三泽玲木等等,而他们研究的结果是:历史人物屈原在中国是根本不存在的。自古有人质疑,就会有人反对。反“屈原否定”者则认为:《史记·屈原传》尽管存在着诸多矛盾,但其原文出自司马迁手笔,这是毫无质疑的,而司马迁又在《楚世家》、《张仪列传》、《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等文中涉及屈原其人,可见屈原不是传说人物而是历史人物。《楚辞》中《离骚》是抒情诗,与秦汉时期的《离骚传》、《离骚赋》是两码事,后者多是对楚辞《离骚》所做的赞、传之类的序文。然而,不论屈原是否曾真实存在,在小编的眼里,屈原是伟大的,《楚辞》是不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