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经典,才能创造经典

这里说的经典,并不仅仅是指历史悠久的文化典籍,而是要解读“经典”这个词语本身的内涵。

从文化的角度讲,经,是指文化的核心要义。汉朝的经学,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是西方狭义的哲学。哲学和经学,都是对文化要义的深入研究。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说,经,是立世之本,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和传统;在个人层面上,经,是志气,是理想,大概也就等于孟子说的浩然之气。

整体来说,经,就是精华。只是,精华有特定的指向,比如一个时代的思想精华,比如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或者一个人的核心涵养,这是一个特定的不变的东西。而经,则是将精华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脉络。就像人的脊椎骨一样,每一块脊椎骨都很重要,甚至担负着不同的“责任”,二十多节脊椎骨就形成了撑起一个人的脊梁。脊梁,是核心,也是我们说的连成线状的精华。

经典,就是由文化精华汇编成的典籍。说汇编,档次可能有点低,但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化经典,大多数都是经过删减改编过的。

因为精华有时效性,所以经典也有时效性。

比如,对于孔子而言,六经是文化经典,但是,孔子时代的六经,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失去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从“经”的意义上来讲,孔子时代的六经,只是文献资料,可以作为学者研究学问的参考书目,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读者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而孔子时代百家争鸣的内容,则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实际上,百家争鸣时代的部分内容也已经过时了,不能称为经典,只是文献。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现在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文化经典,还是宋明理学和心学。具体的说,《传习录》和《近思录》以及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才是我们要阅读的文化经典。

以上都是从大的时空范围来讲述的。实际上,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经典,甚至一个村子都有“文化经典”。我们知道的,很多自然形成的村子,原本都有秀才,或者所谓有文化的人。这个有文化的人,就会成为这个村子的思想领袖。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人们的精神领袖,所以白嘉轩可以代表白鹿原。

一个具体的人,在不同的时期,读了不同的书,受到不同思想的影响,形成独特的“经典”脉络。对于具体的人而言,对他影响巨大的书,就是他自己的文化经典。

所以,经典,有时效性,有传承性,有大有小,也有地域性。用一本《论语》去覆盖所有的人,这是不对的。《论语》虽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但依然有人是不愿意认同《论语》的。

对于一个人而言,要读什么经典,取决于你的人生理想。你想成为文学家,那么,《诗经》和《离骚》依然是你的文化经典,但是,如果你只想做科学家,那么《诗经》和《离骚》就只是陶冶性情的文学读本。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经典同样如此。时代变了,时代精髓也会随之改变。你不变,就会落伍,就会被时代抛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